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放眼VC/PE行業的15年,整體處于上升階段。2001年整個行業投資不過幾億美元,今年投資總額幾百億美元,增長了100多倍。”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倪正東3日在第十五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做了上述表述。
據悉,本屆論壇由清科集團、投資界和光大控股聯合在京舉辦,眾多業界大佬匯集一堂,共論15年投資界“變局”。
今年VC/PE募投退刷新歷史記錄
新三板退出已接近一半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倪正東
從2000年的互聯網浪潮席卷中國,到2015年移動互聯網時代風生水起,中國創投已經走過了整整十五個年頭。倪正東表示,十五年過去了,今天這個行業管理資金達到了4萬億人民幣,可以說VC/PE行業已經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2001年,整個行業一年投資不過幾億美元,今年投資總額幾百億美元,增長了100多倍。就投資方向來看,從2000年的100家基金,到現在10000家基金,互聯網開始成為PE投資最多的行業,房地產投資也有所回升。
倪正東指出,不僅行業熱度上升,政府對于創業創新,對VC/PE行業的關注也日益升溫。今年前三季度,政府拿出來了2000多億引導基金,相比去年同期增長顯著。在安徽、湖南、四川等各地都成立了大型的引導基金,這也為創投基金提供了子彈。
“6月上旬是一個轉折點。股票開始調整,到7、8月份的時候,市場開始出現了資本寒冬論,大家都說募資難,說創業沒有錢。但我想用數據說話。”倪正東稱,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1月份,新募2556只基金,新募的資金總額是1117億美元,相當于7000億人民幣,已經刷新了歷史的記錄。
倪正東透露,今年PE和VC整個行業投資金額接近800億美元,投資了7400個項目,這還不包括個人天使投資。如果把天使、VC、PE所有加在一起,今年前11個月總計投資了5000億人民幣,創造了新的記錄。從退出方面,前11個月退出項目個數3000多個,創造了歷史的新高,也說明從今年開始,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退出期。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退出中有46%是新三板。
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也持有相同觀點,他稱,“實際上,從2014年年中到現在這18個月中,我們并沒有感覺到太多的嚴冬氣息,投資額和退出額都創了歷史新高,我們感覺到這個行業在中國依然處于高速發展期。對于大家所提到的所謂寒冬,我想是由于我們步入了行業發展前所未有的階段——轉型。轉型不是蕭條或者衰退,也不是以往的粗放式成長,而是有起有落,有冷有熱,冰火兩重天。”
經濟轉型期有冷有熱
新常態下PE如何尋求“平衡點”

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CEO陳爽
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CEO陳爽指出,過去PE高速增長,就是因為舊常態經濟的增長方式,給PE行業帶來了一系列的機會,現在這種機會可能逐步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產能的過剩、產業的分化、消費傾向的多元化,以及國際上經濟增速的放緩,包括宏觀影響力減弱以后,這些舊常態開始變化,慢慢往新常態去走。而這種新常態,可能就是宏觀經濟的中速增長。
從舊常態往新常態變化的過程當中,未來到底會怎么走?
對此,陳爽表示,在這種變化當中,光大控股希望能夠尋求自己的平衡點。
一是,一些特定板塊,包括互聯網領域,光大控股借助于基金來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仍是投資的重點領域。包括制造業,特別是在海外的高端制造業的布局,為公司帶來的一些新的活力。
二是,全球并購基金,在美國和歐洲光大控股并購了機械制造業的企業,還有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機會,過去以礦業、能源為主并購方向,現在將獲得技術和知識作為最主要的方向,包括主力軍民營企業的并購,包括一些下市的過程中,帶來了非常多的機會,還有人民幣所謂國際化。
三是,產業和金融的平衡,金融作為壟斷行業,不需要考慮實體經濟,隨著實體經濟的態勢發展,銀行必須回歸到自己的經營當中來。未來實體產業受到影響以后,金融必然回歸到本來應該有的狀態當中,對于產業基金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就是配合實業能夠有效發展。
四是,資產證券化,現在的基礎設施基金在海外,光大控股收購機場、收購高速公路,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以后,這些資產將來都可以成為人民幣持有者所需要的產品,這個未來也是基礎設施基金非常重要的方向。

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
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稱,在重大轉型期,弘毅在制定戰略和策略時關注三大趨勢:一是,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二是,中國本身的改革進入深水區;三是,技術革命所引發的人類生活模式的深刻變化。
伴隨著中國從資本輸入國變成資本輸出國、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弘毅在投資組合中新投公司多數為服務業、消費業,而過去投的很多都是生產制造和傳統零售業等。這與大趨勢的變化是相符的——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市場,體量大、增長快,但消費者所需要的優秀產品與服務,中國現在還沒有足夠能力提供,需求旺盛但產能不足,這就是為什么中國旅行團在國外往往變成了全球購物團。
趙令歡認為,目前中國處于經濟的轉型期而不是衰退期,中國投資的環境不是絕對的冷,也不是絕對的熱,而是在轉型之中、有冷有熱。冷熱之間,可以投新,可以投舊,也可以投新舊的結合,只要策略明確,堅持到底,世界上沒有比中國更好的投資市場,也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投資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