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今天在烏鎮拉開大幕,本屆大會的主題是“互聯互通 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并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此外包括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諾夫、互聯網之父羅伯特卡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等在內的眾多國際貴賓也將列席。烏鎮,再度成為世界的焦點。
2014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舉辦,并永久落戶于此,絕非偶然。烏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毗鄰電商之都——杭州,自身電商業務也高度繁榮。2014年烏鎮GDP達到27.2億元,實屬國內鄉鎮罕見。烏鎮70%的居民從事服務業,使得這座小鎮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得以保持青山綠水的自然環境。
烏鎮的今天正是全中國的未來圖景。隨著以傳統制造業為支柱的發展模式放緩,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經濟結構轉型,其主要表現就是在 “互聯網+”的趨勢下,中國制造由生產型制造業為主向服務型制造業為主轉型,有望形成制造業新的優勢。烏鎮的成功正說明了互聯網在這一轉型中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唯有通過互聯網將社會勞動力及其它資源高度整合起來,才有可能實現精細化服務,從而提供足夠多的就業崗位,推動創新發展。
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是中國可持續發展和締造輝煌的必然要求。正如同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大會上所說,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今年10月29日舉行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五次會議也將“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寫入五中全會公報。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報告,截止2015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6.68億,僅上半年新增網民就達到1894萬人。為數巨大的網民群體不僅深刻改變了社會文化,更帶來了驚人的消費能力,僅今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天貓商城銷售額就達到912億人民幣,相比之下,美國的黑色星期五購物季黯然失色。
某種意義上,網絡大國是網絡強國的基礎與前提——龐大的網民數量與蘊含其中的巨大文化、消費等影響力使得中國具備了成為世界互聯網中心的潛力。在互聯網這樣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里,離開數量談影響力是不現實的。中國網民已超過世界網民總數五分之一,這也是中國在網絡世界里舉足輕重的重要原因所在。
但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可否認,中國在信息化和網絡建設上還存在很多不足,例如中國人均帶寬接入依然不足,互聯網法治程度依然不高,知識產權保護、互聯網創新能力還有所欠缺。因此,要實現網絡強國戰略,中國要做的還有很多。
在國家層面上,中國政府需持續積極推進網絡建設,深化國際合作,尊重網絡主權,維護網絡安全,依法治網,實現網絡空間日益清朗,讓互聯網成果真正惠及13億中國人民。企業層面上,互聯網經濟時代要求眾多企業積極探索開放式創新,改變以往生存模式,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下構建發展新藍圖,借助互聯網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圖景。教育和研究層面上,中國學界亟需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準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將教育所學、研究所得付諸于中國網絡建設的事業中,為建設網絡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懷抱著美好的希冀,中國在建成網絡強國的康莊大道上正穩步邁進。正如魯煒部長在本屆烏鎮峰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式上致辭中所言:“首屆互聯網大會舉辦一年來,烏鎮互聯網醫院、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等一批智慧項目相繼投入運行,已成為智慧小鎮。互聯網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精彩,造福了一方百姓,昭示了中國作為網絡大國的巨大潛力。”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思想指引,緊緊圍繞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中國的互聯網建設必將實現日新月異的發展,“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世界舞臺上,中國將傳遞更多的中國強音,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