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志順 畫
上個周末證券市場投資者迎來了兩個重要消息,一個是人大法委會建議常委會表決通過注冊制改革內容;另一個是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透露,推出戰略新興板為2016年發展資本市場的五項重點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并透露戰略新興板明年一定要推出。
戰略板跟隨注冊制落地
今年6月中旬,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時隔半年后,國務院再次提出戰略新興板,敦促證監會和上交所加快步伐。在國務院的積極布置下,目前上交所已成立了專門的新興產業板注冊中心,人員和設備都已到位。有消息稱,戰略新興板在明年7月前有望推出。
業內人士認為,戰略新興板如果真要發揮方便企業融資、加快融資效率的作用,很有可能需要待注冊制改革落地,證券法修訂、上市規則修訂等必要工作完成后才可能實施。而戰略板一直在上交所的籌備之中,一旦政策放開,其落地的速度會很快。因此兩者先后腳推出的可能性非常大。
定位高于創業板
本月初,上交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表示,戰略新興板的基本定位是戰略性企業、創新型企業,和主板市場互通發展。實際上是希望通過該板塊的重新定位,以及上市標準的變化來拓寬資本市場的覆蓋面。“在整個資本市場建設中,戰略新興板的定位將低于主板,高于創業板。”胡汝銀稱。
25日,證監會市場部主任霍達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說:“戰略新興板與創業板錯位發展、適度競爭。”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認為,戰略新興產業板與創業板區別在于:創業板更側重創業型企業,特別是規模偏中小、還處于初創階段的企業;戰略新興產業板塊定位與創業板有一定銜接,總體目的在于推動資本市場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操作層面上,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是:戰略新興板定位與創業板相同,審核標準與主板一致,并會優先在主板排隊的公司中挑選符合戰略新興產業標準、獲得券商推薦以及招股書披露完備且符合資質的企業在該板上市。上市條件上,戰略新興板將淡化盈利要求,主要關注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
概念股主要涉及七領域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業內人士更傾向于認為戰略新興板對于實力強勁的中概股來說無疑具有吸引力。因為中概股的盤子夠大、又大多涉及新興產業與網絡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具有戰略意義的企業,這些中概股回歸A股,如果還要在主板市場上排隊,等在700家公司后面可能不利于其盡快發展。戰略新興板可以承擔其迅速在A股掛牌上市的需求,對加快中概股的回歸起到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戰略新興板概念股主要涉及七大領域:新能源節能環保、新型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據民生證券最新研報的保守估算,目前市場上有意愿且符合戰略新興板上市標準的企業約380家,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奇虎360等拆除VIE架構回歸的中概股,約30家;二是螞蟻金服等行業地位顯著的新興企業,約200家;三是主板IPO排隊企業中的近100家企業;四是新三板里符合條件的成熟企業,約50家。
一位長期在A股市場上投資的葉女士則有點擔心:如今新三板就有5000家公司,排隊上市的公司也有近700家,還要搞戰略新興板,迎接中概股這些大家伙,這個市場還能漲得動嗎?(記者 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