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創業創新熱潮正方興未艾。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日前在北京指出,這股熱潮目前出現了五種“不協調”,需著力避免。
萬喆在中國政府網、中國新聞社和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聯合主辦的第19次文津圓桌論壇上表示,蓬勃興起的創業創新改變了中國改革的速度和方向,也激發了社會的活力和熱情,但目前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五大問題。
一是大政方針在前,具體落實經?!芭芷?。萬喆直言,目前一些推廣“雙創”的方式“比較機械”,比如單純給房子、給錢、給地。她提醒說,政府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定位,綜合考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市場“引爆”在前,政府服務遲緩。萬喆認為,在扶持創業創新上官方簡政放權還不到位,“還不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可以交給市場來做”;政策對接也不到位,導致民眾“不知道應該到什么地方辦事,怎么辦事”,給創業者造成了不少困擾。
三是“百花齊放”在前,建規立制落后,知識產權保護和有效市場監管仍然不足。
四是淺表工作在前,深層次配套滯后。目前,中國民眾創業創新的熱情正不斷被激發。據官方數據,2014年以來中國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都在一萬戶以上。
萬喆表示,新增企業數量多表明市場活力得到顯著釋放,但同時還需要有市場動力保證企業能夠長期可持續發展。因此,“表面的數量需要培訓、研發、教育等深層次的配套,需要科技發展的理論突破給予支撐”。
五是“高大上”在前,“下里巴人”落后。在萬喆看來,“雙創”很大程度上是要解決包括廣大農民在內的問題。而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民更缺乏資金、信息、人才等資源,制約了創業創新。“只有包括農民在內的大家都加入到創業創新中來,社會才有可能得到突破和升級?!?/p>
在萬喆看來,要更好推進創業創新,應從政府層面深化改革,讓民眾充分了解政策的內容和作用,同時從基礎上進行配套,杜絕“運動”和粗放式發展,為深度、長期發展做準備,培育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此外,萬喆表示,還應當從實際出發,鼓勵人們特別是農民進行與自身有關的創新創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