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達60%

消費需求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既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也是釋放發展潛力的關鍵。同時還提出,要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破除政策障礙,優化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支持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
今年工作
原文: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破除政策障礙,優化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支持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壯大網絡信息、智能家居、個性時尚等新興消費。鼓勵線上線下互動,推動實體商業創新轉型。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
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需和保險統一建立
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表示,當前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具有由重型經濟向輕型經濟、由制造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的特征。在過去中國生產到處都有,但是到位的生產性服務卻仍然缺乏。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增的一些服務行業還沒法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包括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體等服務領域。
“不是中國人不舍得在這方面花錢,而是目前服務還沒跟上來。”張蘊嶺舉例,例如小區周邊沒有設立一個健康服務點,老百姓寧可選擇不去,如果布點合理的話,利用互聯網可以實現隨叫隨到,保障老百姓的服務需求,必然可以優化消費環境,拉動經濟增長。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增設免稅店。張蘊嶺解讀認為,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專門用于小額貸款,將來老百姓買個手機、電腦手上缺錢就可以上這些銀行貸款,政府對這方面需要給予保障,讓貸款而來的利率比市場低,通過讓步一部分利潤,實現經濟消費的刺激。
中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需要和保險統一建立起來,小額貸款麻煩、容易失約,這些問題應該有相關公司給予保障試點。同時,要改革現在大金融機構出臺,完善小微金融注冊方式。
消費金融機構試點適用于小微企業的建立和消費性行業領域,目前他們通過正常渠道去貸款很難。同時,這些年來,小微金融機構支持一直發展不起來,一方面政府鼓勵小微企業去創業,另一方面一些小微企業只能找一些非金融機構,利率特別高,容易發生一些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的犯罪行為,必須通過有效管理支持小微金融機構。
今年工作
原文: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增設免稅店。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
我國旅游市場尚處于粗放型開發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教授表示,所謂大眾旅游時代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但是隨著百姓收入的增加,普通人的閑暇時間也開始增多,旅游逐漸成了普通人休閑娛樂的選擇內容。信息化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也使大眾旅游成了一種可能。旅游人數的增加和旅游消費在個人消費中的比重增大,都意味著大眾旅游時代已經到來。
徐洪才稱,旅游屬于服務業范疇,也是一種綠色消費,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國的旅游市場仍處于初級開發階段,采用了粗放型的開發方式,并且存在破壞性開發的現象。就我國的旅游資源而言,徐洪才認為,我國具有天然的地理風貌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國土面積廣闊,旅游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對于節假日旅游景點人滿為患和游客在景區隨意刻畫的情況,徐洪才分析稱,目前我國的旅游市場仍處于一種供需緊張的階段,由于社會對旅游的認識不足,旅游場地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一些景區仍未能有效開發旅游資源。而游客目前也處于一種“歷史補課”的旅游心態,每到一個景點都是走馬觀花,也無法體會到景點真正的歷史文化價值。要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必須要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引導大眾的旅游消費觀念,同時加強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對旅游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和旅游資源的保護。
五年目標
原文: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既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也是釋放發展潛力的關鍵。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實施一批水利、農機、現代種業等工程,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
城鎮建設
建設“一小時通勤圈”增強小城鎮吸引力
北京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推進城鎮化,必須要把解決大城市病與解決小城鎮資源吸引力不足兩個問題結合起來。
他認為,大城市周邊布局若干個衛星小城鎮,既功能分工又相互聯系。實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城市布局。具體來說,就是城市的各種功能在空間上分散,小集中是讓分散后的資源在某些特定空間上又集中起來,打造“主城——衛星城”格局。衛星城各具特色功能,有大學城,有科技城,有各類產業衛星城。
此外,他提出城市和小城鎮必須要通過軌道交通體系為主的公共交通來連接,形成“一小時通勤圈”,這樣大城市的輻射擴散能力可以得以有效實現。這一思路解決了城鎮化過程中一直以來存在的兩派爭論,有一種觀點是發展大城市,但簡單的空間規模擴張必然產生城市病。另一種認為發展小城鎮,但又很難解決小城鎮缺少吸引力難以有效發展的難題。把大城市與周邊小城鎮衛星城有機聯系起來發展,可以同時解決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
以北京為例,人們都向往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為避免大城市病,必須對中心城進行嚴控,防止攤大餅式擴張,從規劃上將北京周邊的小城鎮與中心城通過市郊鐵路聯系起來,小城鎮衛星城與大城市實現有效的交通連接后,各項資源就可以流動起來,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也可以疏解出去了,外來的人們可以選擇在周邊的衛星城發展落戶,比如在北京郊區和北京周邊的河北地區的城鎮發展。這樣北京中心城功能過多而周邊發展不足的兩個問題就可以同時得到解決了。但核心是必須要解決軌道交通體系的建設,實現大城市與周邊小城鎮衛星城的高效交通聯系,增強小城鎮的吸引力。
本版采寫京華時報記者文靜潘珊菊聶輝京華時報制圖謝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