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王劍)“面對合福高鐵和滬昆高鐵開通帶來的‘紅利’,上饒提出了由‘內陸腹地’向對外開放合作‘門戶城市’跨越的發展思路,積極規劃上饒的產業發展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上饒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地位。”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上饒市委書記陳俊卿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饒正在全力放大高鐵效應,抓住“彎道超車”機遇,全力擴大對外開放,依托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實現產業升級,構筑起經濟發展的新優勢、新力量。
滬昆、京福“十字交匯”確立上饒高鐵樞紐地位
陳俊卿認為,前后相隔半年、如期建成運行的滬昆、京福兩條高鐵,在上饒中心城區形成“十字交匯”,確立了上饒高鐵樞紐城市的地位。高鐵讓上饒實現了與周邊發達地區的快速連接,上饒作為東進西聯、南融北接、通江達海中轉樞紐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如今,上饒“3小時生活圈”覆蓋福州、南昌、合肥、長沙、杭州、上海等城市,也實現了從“長三角”、環鄱陽湖經濟圈、海西經濟區、江淮城市群直至“珠三角”及黔中城市群等經濟板塊的“互聯互通”。
趁熱打鐵,上饒市在堅持以高鐵造勢、加強宣傳推介的同時,依托高鐵加快了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的推進速度,為區域合作奠定基礎。三清山機場、上萬高速、九景衢鐵路以及福州港(上饒)碼頭加快建設加速,上饒“無水港”、上饒—寧波“海鐵聯運天天班”高效運行,基本實現了水陸空一體化大交通、大開放“便捷通道”,為實現由交通高速向發展高速的跨越、由“內陸腹地”向對外開放合作“門戶城市”的轉變打上了堅實基礎。
集生產、服務、消費為一體 上饒打造高鐵經濟“樣板間”
為讓區位優勢與高鐵優勢充分疊加顯現,去年以來,上饒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打造一個集生產、服務、消費為一體的多元化、多功能、多點支撐的新型城市綜合功能區、高鐵經濟的“樣板間”。
試驗區處于贛浙閩皖四省九市的中心,區域外有鷹潭、景德鎮、衢州等省內外城市的產業園區與試驗區功能統籌、協同發展,區域內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茶亭工業區、朝陽工業園、廣豐工業園、空港新區等為試驗區提供有力支撐。
2015年8月,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規劃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
目前,大數據中心、呼叫和服務外包中心、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建筑科技產業園、饒商總部基地、高鐵農都、大型現代農副產品交易中心、電競城市綜合體、互聯網創新技術產業園、城東大型旅游綜合體等十大高鐵經濟試驗區核心區項目都在快速推進中。
引進“光伏、光學、汽車”三大產業集群
高鐵使得原來中西部相對封閉的市場融合在一起,讓上饒的產業升級步伐加快。作為全市高鐵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上饒經開區根據既有產業優勢和產業政策,重點引進“光伏、光學、汽車”三大產業集群,面對企業鏈上下游企業重點抬商,補齊拓寬產業鏈條,提高相關產業互補性和契合度,打通產業升級的“任督二脈”。
高鐵如磁鐵,吸引了各方產業來投資。2015年,上饒全市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09.2億元,新簽約工業項目262個,10億元以上的項目有54個。圍繞晶科能源引進14個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裝機總容量超過1000兆瓦;圍繞鳳凰光學引進20家上下游光學企業,圍繞漢騰汽車引進13個汽車產業配套項目。
目前,上饒“兩光一車”產業集群已快速崛起,后勁初顯。以全球第二大光伏企業晶科能源為首,光伏產業產值占全省光伏產業總產值已達50%以上;鳳凰光學與中電海康實現重組,全市涉及零部件加工、模具制造、精密金屬、輔料、設備制造等光學企業超200家;隨著漢騰汽車整車下線即將進入批量生產,汽車產業鏈上規模以上企業達22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