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邢利宇)談科技發展、話教育醫療、講文藝創新、建言就業、旅游和冬奧會,以“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11日舉行,15位委員大會發言涉及這一主題方方面面。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原創是競爭的力量”,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發言強調,“當下文藝原創疲軟主要是急功近利,心態浮躁。改編的多了,原創的少了;模仿的多了,創新的少了;離網絡近了,離群眾遠了……。”
“抄襲剽竊者應列入黑名單”,王興東建言提高保護原創法度,加強打擊侵權力度。“一切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原創,必然植根于中國生活的土壤。應加大扶持作者深入生活,孵化原創,重獎原創。”
“當前科技成果轉化不暢、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瓶頸,致使一些科技成果躺在實驗室里‘沉睡’,成果變‘陳果’”。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慶發言指出。
他建議加快培育技術經紀市場,建設一支懂專業、懂管理、懂市場的技術經紀人隊伍,推動高等學校設立技術轉移、技術評估相關專業,培養科技成果轉化所需專業人才。
“我們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學巨擘,也離不開腳踏實地的能工巧匠。”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董事長、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指出,與普通高中、高校火熱招生相比,職業教育承擔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任務,卻招生困難,舉步維艱。
“只用普通高考一個標準和規則來評價所有學生,難免會產生‘龜兔賽跑’現象。”他提出,提供多樣化教育平臺,獨立設置職業教育高考形成高考“雙軌制”,促進學術研究型人才與技術技能型人才共同發展。
“要以‘中國制造2025’倒逼教育體制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郭允沖也建議強化職業教育,把經濟發展轉變到依靠勞動力素質提高和科技進步軌道上,逐步實現以“知識經濟”替代“肌肉經濟”、用“人才紅利”替代“人口紅利”。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蔣作君則建議著力培養少年兒童動手能力,讓“大國工匠”成為技術強國的生力軍。
歐美等發達國家正利用資金、人力和技術優勢,搶占中醫藥科研高地和市場先機,中國中醫藥發展因此形勢逼人。“加快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提升中國醫藥衛生領域科技競爭力”,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為此建言。
近兩小時會議中,李家杰、孟曉駟、姚克、邵琪偉、楊志明、王智彪、姚濱、薄紹曄、朱永新等委員,還分別就講好中國故事、保障婦女生育與就業、促進農民工市民化、扶助殘疾人士等發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