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保持著慣有的低調,最近突然曝光度增加了。一篇《海底撈“暴君”張勇:為了討好你們,我都累死了》的稿件近日在網上瘋傳,文中說他對員工的要求,挑剔到近乎苛刻,不過他的目的很專一:討好顧客。
等位的時候消費者可以免費做個美甲,長頭發的女性顧客會被貼心地送上一個橡皮圈……正是因為張勇的挑剔,才讓海底撈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成功樹立起了服務周到的形象。
海底撈,用服務和產品獲得認可
1994年在四川成立的海底撈,經過22年的發展,如今在眾多同類型的火鍋店中脫穎而出,成為執牛耳者,并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海底撈CEO張勇表示,這的確非常不容易:“像很多科技公司是用技術把人和信息連接起來,做成一個平臺化的模式,但是我想,用服務把人和信息連接起來的話,有可能是前面一種方式的補充。”
對外,海底撈講究的是服務,端正態度,不必刻意對于服務去做標新立異的事情,就兩個字:公平。花錢的消費者享受到提供安全的食品,好的服務和產品,好的環境,合理的價格。張勇堅信,做餐飲行業,這就是原則,而且這樣做了之后回報也遠遠大于想象。
而對內,張勇一向來是個“挑剔”的人:管理企業時面面俱到,積極尋找新的方式提升企業效率,節省企業成本。張勇清晰地認識到餐飲行業有兩個特性: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公司到了一定規模,現代化的管理費用一定會很高,因此分攤成本就成了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除了把海底撈的職能部門分出來做一些第三方服務,張勇也嘗試利用新技術對企業進行全方位提升:“我相信新技術對傳統產業帶來的不應該是顛覆,應該是提高效率。移動互聯網對于這個傳統產業的改造應該是才開始。”
去過海底撈的消費者應該都有注意到,海底撈的點單形式與普通餐廳使用的紙質菜單不同,早在5年前,海底撈就規劃餐飲移動應用架構,開發實現店外顧客使用移動App、店內顧客使用iPad點餐和后臺數據集成。
海底撈+釘釘=節省企業運營成本
在企業管理方面,張勇同樣也傾向于運用新技術來解決問題。
以前,紙質辦公手段很難及時進行信息有效傳遞、工作效率低下、管理通過人工層層交代。后來OA自動化辦公手段出現,但是不能解決餐飲行業辦公地點的不固定性,現在升級到了使用釘釘移動辦公。
釘釘是阿里巴巴集團開發的一款工作溝通協同軟件,移動端的辦公平臺。上線一年多來,已有超過150萬家企業及組織注冊使用釘釘,目前企業級用戶在以每月20萬-30萬家的速度在增長。釘釘的slogan是:“釘釘,是一個工作方式”,以強調專注工作為己任。
海底撈也強調專注,專注于顧客的服務。這方面與釘釘異曲同工、不謀而合。或許是這個原因,讓釘釘和海底撈走到了一起。張勇最近的公開曝光顯示,他為釘釘拍了代言廣告。
“海底撈與阿里合作應用釘釘產品,可以隨時隨地辦公,快速有效進行相互之間的協同合作。用企業通訊錄將HR系統的組織及人員同釘釘聯動起來,并且可以快速找到號碼撥打。根據業務需求創建店經理群、信息管理部群等釘釘小群,利用釘盤實現資料共享,給員工發送定向獎勵紅包等等。以前,電話會議都需要通過電腦登錄電話會議系統Espace系統來組織,現在通過釘釘隨時隨地都可以組織,并且可以進行電話會議預約,在規定時間自動召開電話會議。”張勇欣喜于釘釘為海底撈帶來的變化,相對于紙質辦公,張勇感覺終于找到一種性價比、效率都更高的企業整體辦公方式。
釘釘上面的免費電話、日志、審批等功能,讓海底撈各級管理者及基層員工都體會到了高效。審批不再需要紙張,直接在移動端完成,這對于有著數萬人的企業,既節約成本又綠色環保。
那么節省出的企業運營成本,到底應該花在哪里?張勇給出了自己的解答:“未來海底撈的改革,就是要讓服務員可以在城市里買得起房子,這樣他們就可以生存下來,這才是真正的職業,也是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