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余縣人民政府關于城市棚戶區改造(區塊)的規劃(草案)
央廣網扶余4月28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中國之聲報道了吉林省扶余市一拆遷項目,因開發商德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扶余地方政府對優惠政策爭執不下,導致回遷戶無法入住新房的問題。
在采訪中記者還發現,當初棚戶區改造的項目中,有一個地塊并不是棚戶區,卻以棚戶區的名義,用作了商業開發。扶余市住建局承認,當初列進去是為了湊夠上級政府下達的棚戶區改造面積的指標。這個所謂 “湊數”的地塊,究竟是誰來開發的?事件背后又有哪些隱情?
2007年,吉林省為了切實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下發文件,決定利用兩年時間集中力量進行縣(市)城市棚戶區改造。按照文件要求,同年3月30日,扶余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城市棚戶區改造(區塊)的規劃(草案)》并報請縣人大審批,當天,扶余縣人大就批準了這一規劃。
按照2007年吉林省和松原市給扶余縣下達的指標,第一批棚戶區改造共計10萬平方米,分三塊小區進行,其中的一塊,由招商引資來的德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
德卡公司董事長姜永庫向記者反映,當初棚戶區改造,德卡地塊被一分為二,成了“德卡一”和“德卡二”區塊,其中“德卡一”交由德卡公司開發,而“德卡二”卻給了一家名為“星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企業。
姜永庫說,“政府提交的報告,德卡1德卡2都是我,但最后政府落了一個,把星源給落了。人大會議時候,當時批準的是德卡1和德卡2,但之后城建局就把星源公司這家房地產開發商的名字列上了,批的我的名,結果它給占了。”

扶余縣城市棚戶區改造第一批地塊計劃表
該區塊為什么取名叫“德卡”,卻交給別的開發商開發?扶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楊清源對此解釋說,“德卡二”地塊雖然被列入了棚戶區改造計劃表,卻不是棚戶區。“它不是棚戶區,雖然給它列進去了,列里頭也不是。當時棚改辦主任現在已經退休了,我了解當時的解釋是,省里當時要滿足10萬平米以上才能列入計劃里,這幾個加起來不夠十萬平,臨近就把它(二期)列進去了。”
按照扶余市住建局的說法,這個“德卡二小區”是當初為了完成上級所下達的棚戶區改造指標而湊數湊進來的。《扶余縣人民政府關于城市棚戶區改造(區塊)的規劃(草案)》顯示,三個區塊進行棚戶區改造,總占地面積超過17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當年,扶余的棚戶區改造任務是10萬平方米。
如此計算,當時扶余縣的棚戶區改造規劃面積,遠遠超過了的10萬平米指標總量,又何談用“德卡二期”這個本不是棚戶區的地塊來湊數呢?開發這個“湊數”的地塊,地產開發商是否享受了國家棚戶區改造的各項優惠政策呢?
扶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楊清源解釋,德卡二區塊不是棚戶區,全部都用于了商業開發,而且并未建住宅,全是商業樓。但是按照扶余縣2007年的規劃,該區塊要建設8500平米的住宅和25000平米的商業樓及其他,還該安置71戶回遷居民。
按照棚戶區政策進行的拆遷,負責承建的吉林省星源房地產開發公司是否享受了國家的各項稅費減免?德卡房地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彥偉認為,誰干的活,誰就能拿到棚戶區政策。李彥偉說,說句難聽話,它干這活,棚戶區政策不就是它拿走的嗎?對不對?
楊清源告訴記者,實際開發德卡二區塊的星源公司沒有享受相關優惠政策。他表示,稅費減免回遷樓都是一個標準,土地劃撥、經營性收費減半征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免收,這都是統一政策,就這個(星源)沒交,它沒享受這個政策。雖然往上報了,但實際上沒享受棚戶區政策,按照開發交的稅。

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 星源公司信息空空如也

星源2015企業年報 整個公司從業人數僅一人

吉林省星源房地產開發公司松原分公司 在2007年1月1日注冊,當年11月28日就被吊銷
記者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發現星源公司雖然可以找到,卻沒有任何信息,一家正常注冊企業必須有的注冊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一欄為空,其余基本信息,如法定代表人、登記狀態、核準日期也是空的,根據2015年企業報告,整個公司的從業人數,只有一人,星源在松原注冊的分公司,在2007年1月1日注冊,到當年11月28日就被吊銷。
為了進一步求證信息,記者撥通了星源公司企業年度報告中的聯絡電話。接電話的一位女士說,記者無權調查,“你這不是北京的嗎?你有什么權利調查我們家啊?現在挺晚了,已經下班了!”
為什么通過企業信用信息系統,查詢到的星源公司信息都是空的?它是否享受了棚戶區改造優惠政策?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