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等國初步達成了TPP協議。對于這一協議,我國業界和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實施難度大、影響有限,我國有足夠的騰挪空間和應對之策,不足為慮。鑒于2001年前我國為加入WTO而進行的談判所付出的艱辛努力,筆者認為有理由高度重視這一協議,以及它與TIPP可能的合并趨勢所帶來的影響。為此,筆者就其對我國資本市場的長遠影響談幾點看法。
一是外資流出及其相關影響。由于諸多條款明顯與我國體制現實存在較大差距,外資進入我國市場的積極性將受到影響,在TPP國家內部互相投資的比重將上升。眾所周知,外資流入對我國來說不僅是資金流入和投資規模的問題,同時也是技術和市場問題,外資流入增幅下降乃至負增長勢必影響國內技術革新和海外市場的萎縮,以及相關服務業收入的減少。此外,外匯儲備將受到影響,進而人民幣匯率存在下行壓力。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將對資本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二是對勞動力成本的影響。無論是否有勞工條款的出現,新一代勞工不同于上一代甚至兩代三代勞工:更高的勞動技能、個性、對舒適勞動環境的追求、勞動回報的要求、勞動時間的限制,這些都會刺激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勞工條款的出現,也就是讓勞動力成本更加剛性。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自不待說,非勞動密集但自動化程度較低的企業,也將受到沖擊。這將倒逼我國工業從2.0向3.0過渡并向4.0艱難跋涉。與此同時,這將給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設備、軟件提供商帶來發展空間。這些情況將逐漸反映到資本市場。
三是對環保成本的影響。在過去的發展中,所不愿意正視和面對的嚴重污染,現在已不再能逃避于陽光之下。毋庸諱言,在既有的產能中,污染性產能所占比重甚高,當然治理污染也是一個長期過程,但治理過程卻不能再允許拖延。因此,環境成本正在成為企業經驗揮之不去的壓力。TPP的環保條款將使生產的環境保護更加嚴格。產品制造是污染的來源,產品消費也是眾人的行為,因此這個成本也不會由企業獨力承擔。相信政府會考慮企業的壓力,以環保稅的方式讓大眾一起承擔。環保要求將對上市公司產生顯著的結構性影響,產能壓縮和生產結構洗牌必將加速。
四是需求結構變化的影響。由于出口競爭力的下降和市場的轉移,TPP將引起我國商品的外部需求下降,相應地我國對外的原材料需求特別是大宗商品需求也跟隨下降,尋求內需擴張將是必然選擇。因外需減少,對外的港口和遠洋航運需求下降。不過,國內運輸需求將增長,與歐亞大陸相聯系的運輸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內貨物運輸、商務旅行和民間旅游需求將提高,國內民航運輸、高速鐵路運輸將顯著增長。對上市公司而言,貿易和服務的結構影響將會逐步顯現出來。
五是對國企改革的影響。TPP的國企條款據悉十分苛刻,對我國國企改革影響較大。一方面,目前我國正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未來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直接管治必定減弱,國有控股企業也要進一步融入市場,許多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要整體上市,市值管理將真正常態化。部分競爭性國企的股權將加快劃入社保基金,并視具體企業的綜合表現而進退取舍,主要是退。未來的股權退出,當會借鑒上一個經濟周期的經驗教訓,既要讓退出的股權獲得滿意的回報,又需兼顧資本市場的平穩。
在資本管理層面,從資本市場高點退出的資金,或許會在其他市場進行高流動性投放,而在資本市場低點時再流回,不但有助于市場平穩,也有助于提高其他產業資本的投資回報。地方國有企業方面,由于地方財政收支難題漸現,地方負債上升,未來不排除以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權退出來補充財政收入,以降低負債水平。隨著企業股權的變動,國有控股企業的人事任免可能更加透明,部分重要人事權的下放也值得期待。這些行為都將提高企業經營績效和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吸納民間資本和外資間接投資,促進資本市場的活躍,對于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正面促進作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莊健 吉林財經學院經濟學院 鄧嘉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