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開始,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前期快速擴張發展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也開始逐漸暴露。去年7月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地,拉開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序幕。盡管在不少人眼中網貸行業已進入“敏感期”,不過根據網貸之家5月月報數據顯示,網貸成交量已破2萬億元,單月成交量再接再厲刷新歷史新高。
機遇與風險并存
在e租寶事件爆發,網貸行業迎來多米諾骨牌效應,全國各地網貸行業均出現不少企業倒閉、跑路的情況,甚至連網貸行業鼻祖Lending Club也在不久之前爆出各種問題。隨之而來的是,監管政策開始趨嚴,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在此背景下拉開大幕。不僅平臺注冊審批更加嚴格,甚至一度出現多地暫停類金融企業注冊的情況。基于此,2016年也被業內認定為互金監管元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剛剛發布的新三板分層管理辦法中,指出非持牌的類金融企業不在開放名單之列的消息,這也就意味著大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被排除在新三板之外。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新三板掛牌和借殼掛牌新三板的方式基本上被堵死,對目前整個互金行業發展來看無疑是雪上加霜。
5月19日,上海個體網絡借貸平臺信息披露指引正式下達。根據該《指引》內容顯示,會員單位進行信息披露工作預計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平臺進行信息披露,第二個階段協會根據信息披露情況會給平臺打星,第三個階段會給評分排名。此外,信息披露具體內容將包含主體信息、產品信息、業務信息、財務信息和其他信息五大類,共49項。
互金行業在風險頻發的情況下,又迎來監管不斷升級,在不少人眼中行業似乎已經進入“敏感期”。
不過,根據網貸之家最新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6年5月月報》顯示,2016年5月,網貸行業實現了1480.17億元的整體成交量,較上月環比上升了3.44%,是2015年5月成交量的2.43倍,單月成交量再接再厲刷新了歷史新高。同時,截至2016年5月底,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已經達到了20361.35億元,成功實現第2個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網貸行業于2015年10月實現了第一個萬億元,用時超過7年之久,而第二個萬億元僅僅用了7個月時間。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盈燦咨詢總經理馬駿對此認為,這也體現了近一年來網貸行業飛速發展的事實。
對此,資邦金服表示,在互金行業整體陷入“低迷期”的時候,成交量不減反增,說明投資者的信心沒有動搖,互金行業未來可期。
“但目前這個行業還缺乏必要的門檻和監管,很多不合規的企業和操作給行業帶來了負面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國家逐步規范有利于行業整體的發展。通過一輪規范和治理,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在更公平的市場環境里競爭,用更理性的方式去發展。
此外,資邦金服還認為,在國家相關部門加大對互聯網金融整治的特殊時期,行業從業機構、媒體,以及監管層,一方面是需要通過逐步的政策來做好市場調控,在監管準則上不搞“一刀切”,為經營不善的平臺創造一個合理有序退出的條件,引導行業平穩過渡。
另一方面,也希望輿論環境可以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有一個寬容的態度。而最重要的是,我們每一位從業者,時刻需要合規自律,不觸碰政策紅線,共同維護一個健康、有序的行業生態。在政府及監管部門的指引下,通過從業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防止劣幣驅逐良幣,一起營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相信監管過后,才是互金行業的春天。
收益與安全的制衡點
今年3月和4月,我國CPI均在2.3%左右,而目前國有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75%,隨著二者差距的逐步加大,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意識到自己身處在真實的負利率時代。為了應對當下銀行存款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的情況,人們開始逐漸放棄傳統的儲蓄存款轉而探尋更多元化的理財方式,這也是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陷入“低迷期”的時候,成交量不減反增的重要原因。
與傳統的理財方式相比,互聯網金融有著門檻低、投資周期靈活、收益相對較高等優勢。進入2016年,隨著國家監管力度的逐漸加大,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有明顯的提高,在追逐收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理財產品的安全性。
資邦金服旗下的理財平臺“唐小僧”相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金融作為普惠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普惠性和安全性之間找到平衡是互金企業應承擔起的社會責任。
隨著普惠金融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利用現代化手段獲得金融服務和更多的發展機會成為互金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同時把風險防范放在重要位置,強調堅持監管和創新并行,努力在普惠性、安全性之間找到平衡。
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幫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務,而在我國,廣闊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也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