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至今已實施一年。這場中國近年來稅收征管體制最深刻的變革,在減輕納稅人負擔、提高征管效率方面成效初顯。
2015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7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要求降低國內征稅、納稅成本,提高征管效率,“最大限度便利納稅人”,并列出了一系列緊湊的改革“時間表”。這項直接關乎納稅人切身利益的改革自此拉開大幕。
為讓納稅人辦稅更省時、省力,一年來中國各地稅務部門動作頻頻。官方數據顯示,僅2016年上半年,各地稅務機關推出的辦稅便利化措施就超過2000條,稅務登記、稅務認定、發票辦理、申報納稅、優惠辦理、證明開具6大類24種表證單書可實行無紙化免填單。網上辦稅的“云端上”的稅務局,手機辦稅的“指尖上”的辦稅廳,也漸成風氣。
“我們從納稅人最關注、最期盼和最迫切的領域改起,將改革舉措轉化成納稅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河南省國稅局局長孫榮洲說。
官方數據顯示,河北、遼寧等10省份已實現了國地稅數字證書互認,平均每年為每戶納稅人節約150元(人民幣,下同)。經初步測算,10省份全年可為納稅人節約成本近億元。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官方的一系列措施已讓企業享受到改革紅利。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集團目前有21戶企業可以在網上“足不出戶”認證發票,不用再去辦稅大廳。“21家企業每個月認證發票多的時候得上萬張,逐份掃描認證下來,得花上兩三天時間,現在不到半天就能完成。”
感受到辦稅“加速度”的不止是大企業。河南商城縣宏源置業有限公司辦稅員孫永利告訴記者,國地稅聯合辦稅以后,辦完國稅、地稅稅款繳納和發票領取不到8分鐘。
除“減負”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還為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力”。
截至今年8月,中國共與2個國家簽訂或修訂了稅收協定。至此,中國已與105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稅收協定,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53個。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官方還將《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的開具權限由原市稅務機關改為縣級稅務機關,下放了確認級次,減少了資料報送與辦理層級。
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長王亞歌告訴記者,得益于簡政放權,公司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居民納稅證明和A級納稅人資質截圖,這為公司成功獲得來自印度公司的一筆大單掃清了障礙,印度客戶還主動為其介紹其他客戶。“這是我們在印度市場的‘開門紅’。”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稅收征管體制改革還在持續完善中。隨著政策不斷加力,改革為中國經濟帶來更多利好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