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丈夫和孩子準備好早飯和午飯便當并把他們送出家門后,鈴木夫人簡單打理了家務,脫下圍裙,化上淡妝,來到距家兩個街區的便利店,換上工裝開始進行收銀工作。
這是年屆四十的鈴木夫人在這家便利店打工的第二個年頭。回想起大學剛畢業時經過層層篩選被一家貿易商社錄取,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但無論怎樣勤勉工作也得不到重用,最后只能回家當全職家庭主婦。眼下,鈴木夫人又迫于經濟壓力,只好做兼職補貼家用。
在日本社會“鈴木夫人”并不在少數。根據筆者觀察,在超市、商場打零工的人中,女性占絕大多數,其中已婚女性比例不小。她們當中不乏大學畢業生,但在“男女有別”觀念依然根深蒂固的社會氛圍中,很多人不得不放棄個人夢想,以保證丈夫的職業前景和照顧家庭。
日本向來看重“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女性地位雖受到法律保障,但在就業市場,企業即便招收女性員工也多以非正式員工為主,或讓女性承擔整理文件等事務性工作,關鍵崗位大多仍由男性員工擔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增加勞動力數量,鼓勵女性再就業,提出增加女性職場參與度目標,借此助力經濟復蘇。政府期望到2020年生育完第一個孩子重返工作崗位的母親比重升至55%。然而,有媒體批評說,政府鼓吹讓“女性活躍”、“女性進入社會”的政策,但女性工資依舊很低,非正式員工很多,安倍政府是在把女性當作廉價勞動力,“女性經濟學”實際上已成為空洞的口號。
以今年第一季度數據為例,女性就業人數在就業總人數上與男性相差無幾,但從就業質量來看,找到正式工作的女性很少。
在企業從嚴錄取正式員工以及家庭負擔繁重的社會環境下,女性、特別是家庭主婦成為臨時工和兼職人群的主力軍,而她們的薪資待遇遠遠低于正式員工。
從“失去的十年”到“失去的二十年”,增長動力不足、通貨緊縮等問題長時間困擾日本經濟。安倍上臺后推行“安倍經濟學”,但效果并不明顯,結構性改革更是舉步維艱,低迷的經濟仍未解套。
在此背景下,企業看空經濟前景,擴大經營、增加員工意愿不強,更不愿為員工加薪,對加入職場大軍的女性尤為不利。而在性別平等問題上,逾越偏見溝壑則更難,日本女性在職場獲得公平機會可謂長路漫漫。許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