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南10月27日電 (楊程晨 曾嘉)“利用天然水利資源,無污染的藏族傳統水磨作業黑青稞糌粑更受西藏人歡迎。”用黑青稞糌粑帶動西藏農牧民就業的旦增赤列近日告訴記者。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向東40公里,便是西藏最好黑青稞產地之一的加玉鄉。沿著河谷依勢而上,黑青稞田在并不寬闊的平地間分布。
作為藏族家庭的“生活必需品”,青稞幾乎每日都會出現在餐桌上。而相較于普通青稞,黑青稞擁有更多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更高。
2012年,當地政府為保護水磨坊,利用自然地理條件,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人民幣在共拉村建設黑青稞加工基地——西藏山南加玉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包括水磨房、車間等相關基礎設施。該加工基地的建成投產,既給當地的農牧民提供了工作崗位,也改善了農牧民的生活水平。此外,當地政府還規定,嚴禁在其周邊從事采石、采沙、挖礦等毀壞地質原貌的活動,以促進加玉水磨坊群規模化發展。
旦增赤列說,“加玉”牌黑青稞糌粑是由西藏海拔3900以上,水質、大氣、土壤均未受工業污染地帶產出的黑青稞,經完全原生態的的水墨加工方法磨制而成。
記者在加工基地觀察到,黑青稞糌粑的制作首先要洗凈帶有灰塵的黑青稞,晾干后將其炒熟并篩除掉皮及雜質,再磨制;其次,水流通過人工修建的渠道流到磨坊下面,沖擊木質槳葉,帶動純手工打磨的磨盤轉動,把已炒熟的青稞慢慢磨成糌粑面。
“既環保又清潔的水磨房,已成為當地自然景區內的一個新亮點,增強了對游客的吸引力,推動了加玉鄉旅游業的發展。”作為該加工基地負責人,旦增赤列表示,目前還正計劃將黑青稞糌粑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推向內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