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莫謹榕報道:日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印發。《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我國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預期壽命較目前再增加約3歲,達到79歲。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隨著《規劃綱要》發布,健康中國產業再迎風口,相關行業上市企業加速布局。受此消息影響,昨日A股健康中國概念股逆市走強。
分級診療制度成重點
根據《規劃綱要》,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高,健康服務體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體育健身服務,基本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我國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預期壽命較目前再增加約3歲,達到79歲。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
在《規劃綱要》中,“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之一。長江證券健康行業分析師劉舒暢分析認為,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指出,要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上取得突破。政策大力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其風口已至,變革即將到來。
由于國內的醫療體系極為繁雜,分級診療制度有望按照“先醫后藥,創新破局”的路徑,依次發展壯大。醫生集團、第三方檢驗中心等產業有望率先落地,互聯網分級診療、民營醫院體系內分級診療、網絡醫院等創新模式有望破局,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的基層市場亦有望逐步打開。同時,《規劃綱要》特別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劉舒暢認為,隨著近日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落地,中醫藥板塊有望加速發展。
大健康產業迎來契機
《規劃綱要》通過,意味著一系列的相關政策也會隨之逐漸出臺,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消費及服務業拉動的新階段,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社會契機逐漸成熟。
來自平安證券的健康行業研究報告認為,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成熟、政策的層層加碼,加上大量資金流入,大健康行業趨勢大好,從規劃的市場目標來看,到2020年大健康行業即可達8萬億市場規模,到2030年達到16萬億。而新的目標可能將健康產業在經濟中的占比進一步明確提升,成為支持中國經濟中長期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從全球水平來看,我國健康服務產業尚起步,擁有大幅提升空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WHO)統計,2014年全球健康的總支出占GDP的9.9%,我國僅為5.55%,而美國高達17.14%。
健康中國概念下,眾多上市公司扎堆投資、并購健康產業。如主營汽車保險杠的模塑科技、千足珍珠、主營橡膠制品、帆布的雙箭股份等扎堆進入醫院或頤養院。又如博實股份、奮達科技、美亞光電、東華軟件等上市公司不斷拓展延伸主營業務,分別從器械耗材、可穿戴、醫療機器人、醫療信息化等領域入手進軍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