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11月1日電 (黃瑩 鐘升)1日0時30分,在昆山綜合保稅區(簡稱“綜保區”)內,臺企昆山揚皓光電有限公司開出了第一張內銷增值稅發票。這標志著中國國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改革實質性落地。
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綜保區內企業面臨海外市場萎縮、企業綜合成本上升等困境,亟須拓展內銷渠道、謀求發展。10月14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海關總署出臺政策,宣布自11月1日起率先在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昆山綜合保稅區等7個綜合保稅區開展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調整過去只有保稅區外企業才能做內銷的規定,區內企業經過申請后也可取得內銷資格,享有與區外企業同等公平競爭待遇,增強內銷動力。
凌晨,向眾人展示第一張增值稅發票的揚皓光電公司總經理王錦坤喜不自勝。“從今天起,我們綜保區內工廠有了一般納稅人資格的身份,內采內銷將與區外工廠一樣享受‘營改增’紅利”,王錦坤說。
昆山綜保區內將近80%的企業都是臺企,業務量占整個綜保區的95%。此前受限保稅區企業不準內銷、照成本征關稅等規定,臺企為轉做大陸內需只得另開工廠,在管理、成本與采購設備等方面多生波折。
得知試點的消息后,揚皓光電在10月28日率先在國稅、海關完成相關申請手續,成為首家申請備案企業。在第一張增值稅發票開出后,揚皓光電價值1.15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內銷“第一票”貨物隨即于1日上午從昆山綜保區發往區外。
在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6家貿易企業同步啟動參加了試點。帶頭的美資康普科技(蘇州)有限公司運營副總裁石志宏算了一筆賬,“通過試點,康普科技獲得了一般納稅人資格,享受到增值稅全額抵扣,實現了區內區外的稅負公平。而且僅此一項利好,一年就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約150萬美元”。
據昆山試驗區推進辦常務副主任陸宗元預期,試點政策預計每年可釋放綜保區內企業產能1000億元,增加進出口500億元,同時還能為企業節省營運成本近1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