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濰坊11月2日電 (邢翀)眾創空間已經成為時下的熱詞。10月31日至11月2日,記者跟隨中國科學技術部調研組一行來到山東青島、濰坊兩地,實地走訪首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記者發現,“平臺”成為企業、創客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匯。
平臺要育“獨角獸”
“如今的創業孵化,已經不再是企業單純地提供辦公地點、資金支持,而更多地是提供資源平臺。”海爾海創匯戰略合作總監張弢告訴記者,創客最需要的是平臺的資源。“互聯網經濟下,創客企業要成為‘獨角獸’,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產業資源必不可少。”
小帥影院是海創匯孵化出的一家企業,創始人馬文俊原是海爾家電部的員工,在前往美國交流中,被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投影芯片技術所吸引,隨后便產生了制作家庭投影的想法。借助海爾3萬多家實體店,小帥影院的家庭投影儀迅速投向市場。
馬文俊說,海創匯是一個開放的幫助創客對接外部資源的平臺。“創客們有著好的想法,但要變為產品,還需要打造硬件、打通渠道。大公司在這些方面極具優勢。”
普通人的好點子也能“上臺”。在海創匯展廳中,一款HelloKitty主題家具格外引人注目。據張弢介紹,這最早是由一名普通客戶在平臺上提交的想法,經過評估后轉化為實際產品。這樣的產品推向市場后,“靈感創客”還能獲得分紅,實現“雙贏”。
平臺要做“大孵化”
在橡膠谷董事長張焱看來,以往孵化的創客在成長過程中存活量較少,這是因為缺乏后續的平臺支撐。“骨干企業應該為創客應該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孵化,要成為創客成長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做到‘大孵化’。”
橡膠谷眾創空間為創客們提供了創業孵化平臺、創業投資融資平臺、創業展覽展示平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科技創新交易平臺等綜合性平臺,能夠滿足創客各個階段內的不同需求。
“80后”的海歸創業者許振昆對此深有體會。一次旅行中,他發現人工割膠效率低、質量差,于是萌生了研發自動割膠機的想法。入駐橡膠谷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借助平臺資源不斷擴大市場。在去年的泰國“奔甘橡膠節”上,他的企業得到了現場推廣的機會,被泰國前副總理連聲稱贊,成功打入泰國市場。之后借助橡膠谷產權服務平臺,該技術獲得了6項國家專利和2項國際專利,產品也已經更新至第13代。
平臺要走“專業化”
創客平臺在做大做廣的同時還在做精做深。濰坊濰柴動力就在企業內部搭建創新孵化平臺,鼓勵技師、研發人員帶頭組建眾創團隊。據濰柴動力黨委書記王勇介紹,之前企業內部技術創新總是自上而下、計劃式地強制推動,而現在則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這既能調動員工積極性,又能保證與國家、企業大政方針相結合,效果非常明顯。”
技師張輝帶領團隊于2013年開始研究電主軸修復試驗臺。“以往生產中,機器部件壞了都要用國外技術修補,但壞了修、修了壞,耗時耗錢又耗力。”張輝說,后來技師們干脆自己干。于是他帶領團隊每天泡在工作室,經過兩年研究,已經修復電主軸6臺,節約外修費用90多萬人民幣,縮短修理周期50%。
據介紹,在濰柴動力內部,像張輝這樣的首席技師工作室共有18個,都是為解決實際生產問題而建。創新成果不僅能以員工名字命名,員工還能獲得分紅。
研發人員也是濰柴“內部創客”的重要組成。王宏宇是濰柴新能源眾創團隊的帶頭人,他的新能源公司即將出孵。留學歸來后,他從通用汽車跳槽到濰柴,看中的是這里“獨一無二”的平臺資源。“濰柴應用于各種不同類型的車輛設備,這為我們新能源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在走訪中,不少企業人員告訴記者,眾創空間逐漸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陣地,而骨干企業擁有成熟資源,可以和創客對接,從而成為眾創空間的核心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