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丁棟) 在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運行滿三周年之際,中國官方近日發出積極信號,作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貿試驗區形成的19項試點經驗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在現有四個自貿區的基礎上,進一步在七省市新建自貿區,全面釋放自貿區在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制度紅利。
從2013年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到2015年廣東、天津、福建第二批納入自貿區試點,自貿試驗區形成了一系列試點經驗,在投資領域對外商投資實行負面清單制度,貿易領域實行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金融領域推出開放創新舉措,建立嚴密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大幅減少行政審批。在自貿區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近日下發通知,對自貿試驗區形成的19項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涉及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監督等。
據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介紹,這19項試點經驗是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試點實踐基礎上來形成的,體現了自貿試驗區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也是自貿試驗區在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方面獲得各類市場主體高度認可的部分成果。
在自貿區經驗全國推廣的同時,自貿區也迎來第三輪擴圍,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七省市名列其中,其中涵蓋了東、中、西部不同區域,充分體現了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全面布局和區域經濟特色。
在區域特色方面,遼寧將主打自貿區建設與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結合,浙江將探索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提升全球配置能力,河南將構建現代立體交通物流體系,湖北將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重慶、四川、陜西將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探索內陸省份“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模式。
目前,七省市新設自貿試驗區正處在確定區域范圍和制定整體方案階段,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認為,新設自貿試驗區不僅要完成以制度創新為主的核心任務,進一步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繼續進行先行先試試點;同時要完成差異化試點任務,在更廣領域、更大范圍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格局,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為改革開放探索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