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視,各類才藝比賽爭先恐后躍入眼簾,據說收視率都居高不下,已成為各大衛視比拼的不二法門。電視臺熱衷辦比賽,也許是“比賽”這種形式在社會中如魚得水的縮影,各類比賽層出不窮,不斷擴大著我們對“賽什么、怎么賽”的認知。報載,500多對戀人近日在北京藍調莊園參加了接吻大賽。主辦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戀愛中的都市白領們得到放松,緩解壓力。通過網絡搜索發現,這也不是創舉,僅今年“雙11”以來,就有浙江金華、湖北宜昌等多地商家舉辦了同樣的比賽,只是規模似乎遠不如藍調莊園這一幕。
公私有別是現代社會的一條準則。簡單來說,就是維護“私領域”相對于“公領域”的存在,私人生活“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得干涉。之所以如此涇渭分明,既因為個人有保護隱私的權利,更因為私人生活往往是私密條件下的真情流露,公開化難免妨礙其發自內心的“真”。接吻大賽的策劃人正是在“私領域”與“公領域”的碰撞之間找到了“賽點”。讓“接吻”這種戀人間的私密行為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并且呈現為竭力比拼的熱烈場面,是非常博眼球的,從而具有商業價值。公眾面前秀恩愛,不是少見的現象,但不僅拿出來“曬”,更用來“賽”,還是讓人心生疑慮。公私之際這條線是值得珍視的,讓接吻回歸私領域,才能保住因熱戀而接吻的甜蜜感,才能捍衛愛情免于商業的侵蝕,才能喚回諸如“羅曼蒂克”、“古典時期的愛情”這些“酸溜溜”的詞匯。
當下,“壓力”儼然已經成為口頭語和關鍵詞。有人說,壓力下的青年已暮氣沉沉,亟待活潑起來。接吻大賽這樣的“激情釋放”,乍看像是穿透暮氣的閃電,昭示了青春的活力,但是,“尋找刺激”是人類緩解壓力的原始沖動,也是通往“垮掉的一代”的捷徑。到了這一步,“暮氣”真的就通向了虛無,讓人滿心歡喜地把腳下的出發點解構成為落腳處。其實,壓力實實在在地矗立前方,從來不乏鼓足勇氣的青年,憑心中的夢想和揮灑的汗水,步步為營,正面進攻;從來不乏富有智慧的青年,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中探索、體悟、總結壓力的破解之道,將外在壓力轉為內在動力,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兒,提升“抗擊打”的素質、發展成才的本領;也從來不乏升華人生哲學的青年,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地平視壓力,把繁瑣的工作當作人生的歷練,同時把平凡的生活精致化,涵養人生的品位?!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樣,青年就既不會被壓垮,也不會成為“無厘頭”,而能夠沖破壓力的天花板,找到朝氣的源頭活水。
伴隨中國社會的轉型發展,壓力感的生活終將轉型。那么,出口在哪,轉向何方,就成為我們要不斷叩問的時代命題。中國古人注重“世風”的動向,從中觀察“世運”的盛衰。反過來看,一代的世風也正是由深刻體認世運者實踐、倡導、推動形成的,而不能淪為市場的奴隸。當人明白時代的歷史方位,把個人的努力融入歷史、民族的行進中時,他就會從個人煩惱的籠罩中解脫出來。無數個這樣的個體生活匯聚起來,就形成社會中的清新之風,成為鐫刻著時代行進印記的良風美俗。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青年中蔚然成風時,也到了把“接吻大賽”這樣的噱頭和眼球效應從時尚中剔出去的時候了。
社會應當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乘著理想之舟,創造“又好又新”的青年生活新風尚。本報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