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強調了規矩的唯一性,是以此規矩破彼規矩,以明規矩破潛規則。未來,這個原則還應由點到面、由個人到機構深入貫徹下去,帶動政府行為的規范化,公權力運行的法治化。
以黨紀國法之規矩,樹用權律己之方圓。在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特意用了“講規矩”三個字,強調“各級黨組織要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努力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氛圍。”
在新華社發布的這份不到3000字的講話通稿中,習近平十余次提及了“規矩”一詞。既指國法也指黨紀,既指一種成文的制度規范,也指一種不成文的政治標準,既表達了建立、完善規矩的緊迫感,也強調了維護、遵守規矩的重要性。這些表述,成為了隨后發布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公報的核心精神。
沒有使用法律法規、黨內成文紀律和不成文傳統等說法,卻使用了“規矩”二字,這別有意味,也更有震懾力。毋庸諱言,在官場中,規矩這個詞匯一般有著可黑可白的復雜內涵,在一些官員朋友圈、官場小派別里,還可能有更為具體、更拿不上臺面的所指。比如,在官場上被評價“不懂規矩”,很大可能是指不懂潛規則;在一些官場“山頭”里被要求“按規矩來”,也肯定不是意味著按光明正大的規則來。習近平的講話,強調了規矩的唯一性,是以此規矩破彼規矩,以明規矩破潛規則。
樹明規矩、破潛規則,這也是反腐和反“四風”要達到的目標。兩年來,中央反腐尋蠅打虎、風勁弓鳴,將一串串位高權重者的名字寫入了反腐實錄,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邊界,充分展現了有腐必反、除惡務盡的魄力。但和打老虎相比,反腐更重要的成果則是在干部當中重樹了規矩、再造了文化,打破了催生系統性腐敗或塌方式腐敗的“場域效應”,并以此為切入點,推動了依法行政和政府轉型的加速。
如果說,“講規矩”為領導干部用權律己劃定了界限,未來,這個原則還應由點到面、由個人到機構深入貫徹下去,帶動政府行為的規范化,公權力運行的法治化。比如,去除潛規則,要破除官員群體結黨營私、濫用權力的習慣,也要去除政府部門越權代法、強征強拆、壓制訴求的慣性;樹立明規矩,要建立領導干部不敢腐、不易腐、不能腐的制度約束,也要為政府部門建立日常行政的法制框架,樹立法大于權的基本概念。讓“講規矩”從對干部群體的個人要求,深化為對政府組織機構的程序性要求,才能充分展現出從嚴治黨對依法治國的引領效應,展現出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對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牽動作用。
在講話中,習近平提及,目前“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但“講規矩”三個字,也許正是他同時給出的重構路徑。有講明規矩的黨員干部,培育按明規矩辦事的政府習慣,進而形成崇尚明規矩的社會氛圍,政治生態的重構才有望達成。特約評論員 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