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切口憩室是剖宮產術后的一種并發癥,可導致月經復潮淋漓不凈以及不孕
生活實例
王女士今年29歲,4年前做過剖宮產手術。孕前,她的月經周期是29天,一般4天干凈,中等量,產后半年月經恢復后,問題卻接踵而至:月經來潮時間逐漸延長,后來發展為10天才干凈,有時要拖14天,前幾天量還算正常,后幾天量少,呈咖啡色,天天要用衛生護墊,有時還會出現下腹墜痛。這兩年,王女士想再生個孩子,但一直沒懷上,輾轉多家醫院就醫,被診斷為月經失調、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增生等疾病,吃了很多藥,都不見好。最近到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就診,檢查發現,王女士的情況是“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
陳女士今年35歲,6年前剖宮產生下兒子,3年前剖宮產生下女兒并同時進行了雙側輸卵管結扎術。生完女兒月經恢復后,陳女士也出現了和王女士一樣的問題:月經會按時來,但之前從不延長的經期現在逐漸拖至12天,后幾天量雖少,但一直不斷,好不容易這個月熬到頭了,又要開始擔心下個月的“老朋友”。這不但影響到了工作,還導致夫妻生活不和睦,丈夫老以為她得了什么“怪病”。陳女士苦不堪言,來門診要求把子宮切除徹底解決問題。檢查發現,陳女士的情況也是“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
子宮切口憩室
發生率為4%~9%
子宮切口憩室是由于各種子宮手術(剖宮產常見)后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切口部位肌層愈合不良,從而形成局部肌層部分缺失。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切口部位肌層呈現不同程度囊袋狀凹陷結構,表面被覆少量子宮內膜。
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是剖宮產術后的一種并發癥。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上升,以及臨床醫生和B超醫生對該疾病認識的加強,診斷為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的病例逐漸增多,發生率為4%~9%。其發生原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與剖宮產術切口位置、切口撕裂、切口對合不良、切口出血缺血,剖宮產術次數,圍術期感染,縫合方法及縫線等因素密切相關。
主要癥狀:
月經淋漓不凈、不孕
從臨床觀察看,受此疾病困擾的女性大多因剖宮產術后月經復潮淋漓不凈以及不孕而來就診,這些患者經期可達8~25天,部分患者伴有慢性下腹痛或經期腹痛。由于這種疾病還沒有完全被臨床醫生所重視,所以常常會被誤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病”。
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可通過陰道超聲、磁共振成像、子宮輸卵管造影、宮腔鏡檢查等方法診斷。
治療子宮切口憩室
手術效果更好
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明顯的癥狀,子宮切口憩室可以不予處理,隨訪觀察即可。如果出現了月經淋漓不凈、不孕等明顯癥狀,可采用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為口服避孕藥治療。需要說明的是,雖然使用口服避孕藥可以在用藥期間緩解月經淋漓不凈的癥狀,但許多人因副作用而停藥,而且口服避孕藥并非對所有患者有效。
手術治療是治療子宮切口憩室的有效方法,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修補子宮切口憩室,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癥狀,有效率高達90%。上文說的王女士經過手術,癥狀明顯改善,經期縮短為7天,避孕一年后順利懷孕;陳女士手術后經期縮短為6天,夫妻生活又和睦了,再也不去想切除子宮的事了。
專家提醒說,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發病率的逐步增高,也從另一個角度給年輕的準媽媽們敲響了警鐘:不要因為怕痛,在沒有手術指征的情況下,要求醫生給自己進行剖宮產。為了寶寶和自己的健康,應盡可能選擇自然分娩。(文/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華克勤、副主任醫師丁景新、張翹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