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赴國外進修學習工作再創佳績,繼首位赴美學習訪問人員王欣之后,來自內四科的劉曉和皮膚科的樵書宏順利通過層層考核,將于今年12月赴意大利學習研修。
報名踴躍:一天之內85人參加
為了加強全省衛生專業技術領域人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省衛計委與國際應急管理學會醫學委員會計劃于2016年在全省范圍內推薦選派相關專業骨干醫護人員赴意大利、美國、英國、德國、愛爾蘭、加拿大等海外知名醫療機構參加為期2-3個月的專業技術能力與管理能力研修培訓。
這是省衛計委近年來首次組織公派出國研修項目,機會實屬難得,意義更是不言而喻。楊智哲院長高度重視此次赴海外醫療機構研修項目,要求科教科牽頭,其他職能科室積極配合,一定要把報名工作做好。由于是轉發文件,我們收到時距最后的報名截止時間只剩一天,科教科及時通過微信平臺、QQ群發出緊急通告,同時積極準備電子報名表模板。大家對于報名的踴躍程度讓人驚喜,短短一天時間內,全院有85人報名,幾乎涵蓋了符合條件的所有人。
選拔嚴格:經過四輪英語考核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出國研修,語言關基礎且重要。楊院長高瞻遠矚,早在一年前,便要求醫院開辦自己的英語培訓班, 70余次課程,內容涉及《英語口語》《英文病歷》《醫學英語》等多方面。一年的堅持換來商醫團隊英語水平質的飛躍。難能可貴的是,大家已經將學習英語變成一種自覺,一種習慣,融入日常的生活工作當中。
去年11月16日,醫院組織首場英語選拔考試,60人通過測試并上報省衛計委。省衛計委隨后對此次研修范圍進行了調整,將首批次研修國家確定為德國和意大利兩國。我院符合條件的報名者又縮減至25人。醫院緊接著組織了第二次英語選拔考試,重點考察口語及聽力,最終包括劉曉、樵書宏在內的10人脫穎而出。
今年4月11日,正式英語面試在省衛計委舉行,考試采取“Face to Face”的形式,選手就隨機抽取的話題,與來自國際應急管理學會醫學委員會的面試官進行現場英文交流。6月6日,劉曉等十人又參加了省衛計委組織的中國國際化人才外語考試(BFT)。最終,劉曉和樵書宏順利通過考核,成為全省首批次赴德國和意大利研修52人大名單中的一員。劉、樵在BFT考試中分別取得第19名和39名的好成績。兩人將于今年12月7日啟程赴意大利薩薩里大學研修,時間為三個月。
經驗分享:學英語貴在持之以恒
也許你會覺得劉曉和樵書宏的獲選有些偶然,但當你真正走近他們、了解他們后,會發現每個人的成功都是辛勤付出的結果。
劉曉,2010年福建醫科大學碩士畢業進院工作至今,睿智、沉穩、親和、知性,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工作中她不斷提升自己,業務上她持續精進,是科室的骨干和中堅力量。談到學英語的動力,劉曉講了一個故事:在研究生畢業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的課題被“亞太國際肝病會議”選中,她也榮幸地被邀請在大會上做英文陳述。“我當時英語一般,結結巴巴做完陳述后,別人的提問卻不怎么聽得懂,”劉曉回憶,會上有兩位和她年紀相仿的日本及中東女孩用流利的英語提問,讓她非常觸動,也暗下決心,畢業后不管走到哪里,英語都不能丟。醫院的英語培訓,她是“常客”,工作之余,她能將碎片化的時間妥善利用到學習當中。也正在于堅持,她,終于贏得這次機會。
今年43歲的樵書宏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可謂厚積薄發,過程讓人充滿敬意。樵書宏的初始學歷僅是中專,但他在隨后的十多年中,從大專、本科到全日制研究生,扎扎實實學習,一步一個腳印。“35歲上研究生時全宿舍7個人我年齡最大,但畢業時我是唯一通過CET-6的。”樵書宏沒有接受過相對系統的英語基礎教學,這么多年都是靠對英語學習濃厚的興趣自己在堅持。樵書宏的普通話不是很好,但英語發音卻很地道,口語課上,他總是最積極發言的那一個。經常有同事發現,他上下班途中嘴里嘰里呱啦在念叨著什么,仔細一聽才知是在練習英語單詞的發音。樵書宏說,學英語沒有捷徑可循,要多聽多說,更要持之以恒。
醫院寄語:支持更多人跨出國門
近年來,醫院高度重視對外交流工作開展,商醫支持越來越多的青年醫師跨出國門,與世界最先進的醫療發展水平接軌,院方也在不斷致力于為大家搭建更多高層次、高水準的學習交流平臺。楊院長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在楊院長的期望和鼓勵之下,商醫良好的學習風氣已基本形成,整個氛圍讓人喜悅和欣慰。與此同時,為鼓勵醫院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對外交流學習,醫院于今年10月18日專門下發文件,規定凡由醫院公派出國學習人員,其在外學習的相關費用均由醫院承擔,其他待遇基本不變。醫院的全力支持為外出學習人員解決了后顧之憂。大家唯獨需要做的,就是把學習搞好,珍惜和把握每一次機會,開拓國際視野,學習國外先進的理念和技術,造福商洛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