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昨天凌晨,2015年男子冰球世錦賽乙級B組比賽在南非落幕,中國隊最后一戰7比3輕松擊敗東道主南非隊,從而五戰全勝奪冠,時隔4年重返乙級A組(相當于世錦賽第4層級)。昨晚,本報記者通過越洋電話與身在南非的中國冰球隊領隊于天德取得聯系。他回顧比賽時仍很激動,“這是中國隊近幾年打得最漂亮的賽事!”
作為中國體壇最早以“拼搏精神”著稱的隊伍之一,中國男冰34年前曾打入世錦賽B組,但不久之后戰績滑坡。于天德說,隊伍此番奪冠升組實屬不易,但中國男子冰球的復蘇之路依然漫長,“國內競技冰球基礎薄弱,后備人才緊缺,需要政策、社會力量等多方面支持。”
過往:男冰帶來“冰球熱”
1981年3月,男冰世錦賽C組比賽期間,可容納1.8萬人的首都體育館幾乎場場爆滿,11天賽程共有30萬人次到場觀賽,場面火爆。當時,中國男冰勇奪亞軍并首次晉級B組,那股“冰球熱”也席卷京城、影響全國。
于天德回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冰球運動發展勢頭較好,東北三省、內蒙古、新疆、北京等地均有冰球隊。“北方冬季長,室外冰場多,不少學校、工廠經常組織打冰球,當時國內有十余支專業隊。”
但自那以后,由于冰球這類集體項目投入大、見效慢,很多地方取消了冰球隊,轉而發展投入少、見效快的項目。冰球隊伍和人口逐漸萎縮,僅黑龍江、吉林兩省有少量幾支隊伍勉強維持。
“隊伍少、沒比賽,水平無法提高,成績下滑,各方面就減少投入。教練和球員生存狀況不佳,哪還有人想打球?”于天德稱,由于人才流失過快、后備力量匱乏,中國男冰已經退出亞洲強隊行列。
現狀:日子過得緊巴巴
目前,國內男子冰球隊僅剩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3支專業隊和惟一的成年俱樂部隊北京浩泰隊。“專業隊的日子過得緊巴巴,情況稍好的哈爾濱和齊齊哈爾有一些梯隊建設,但遠遠滿足不了國字號組隊的需求。”于天德說。
“冰球項目光靠練不行,一支隊伍想提高成績,每年至少要與實力相當或更強的對手打很多場比賽。可是國內冰球隊伍少,國內聯賽根本搞不起來。”于天德介紹,中國男冰近期成績略有反彈,得益于參加亞洲冰球聯賽,“經常跟強手過招,提升較快。”
為鼓勵各地開展冰球運動,國家體育總局規定,2012年起全國冬運會冰球冠軍隊所獲金牌數增至3枚。不過,這一新政并未對各地方體育部門起到刺激作用。
北京浩泰隊創建于2009年,雖是俱樂部性質,卻進步快速,今年初代表中國參加了世界大學生冬運會。該俱樂部投資人張遠對此很滿意,但他也有很多無奈,“由于資金等方面的限制,我們能維持現狀就已經不容易了。”
未來:望政策打通癥結
近年來,國內大城市掀起了青少年“冰球熱”。以北京為例,剛剛落幕的第7屆市青少年冰球聯賽共有5個年齡組、96支隊、千余名選手參加,規模創歷屆之最。
不過,冰球的群眾基礎還難以轉化為競技層面選材之用。眼下,本市數所小學、初中已經組建冰球隊,但高中和大學冰球仍是空白。“除非出國留學,否則孩子到高中就無法施展冰球才能,被迫放棄。”于天德表示。
在他看來,中國冰球若欲系統發展,政策是首要因素。“一方面,加強冰球項目的體教結合,鼓勵高校、高中組建冰球隊。另外,要建立更多的專業隊伍,創建國內聯賽。”
張遠認為,中國冰球還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支持,“不是我們一家就可以撐起來的,政府、企業和社會要形成合力,共同搭建更廣闊的平臺。”他說,北京積極申辦2022年冬奧會將是中國冰球重要的發展機遇。
北京市冰球運動協會秘書長劉戈表示,從目前情況看,中國冰球要想增強實力,實現在家門口參加冬奧會的目標,“需要體制的幫助,主要是政策。比如體育和教育部門合作,高校招收體育特長生也應考慮打冰球的孩子。”
據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教育部門正編寫教材,讓冬奧知識進入學校課程,支持有條件的學校推廣冰雪運動。
本報記者 黃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