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無法和男足比,職業生涯又相對短暫,這是全世界女足球員共同的現狀。那么,她們該如何規劃人生,應對生活帶來的挑戰?對此,國際足聯官員4日建議說,半職業化的踢球、接受教育和干另一份事業,將是女足運動未來的發展趨勢;而如果只踢球、不讀書,將是一個“危險的”選擇。
在4日舉行的女足研討會上,國際足聯女子足球部主管塔基亞娜·海妮在茶歇時間接受了新華社專訪。她指出,男足運動已經發展了100多年,其市場開發的能力,職業足球的規模和財力,都是女足無法相比的。因此,在收入不足以保障退役后的生活時,女足球員就需要考慮“三位一體”的半職業化,而不是孤注一擲地只踢球,放棄教育。
海妮通過對比舉例說,高度職業化的男足,他們能掙很多錢,即便退役后,“這些錢也足以讓他們步入下一個階段前,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自己該去做什么”。但女足球員不一樣,即使全職業化,往往踢不了很長時間。“也許有些人能掙得稍微多一些,一千歐元?兩千歐元?”她搖搖頭說,但還是很有限。退役后,必須要確保自己能有新的工作,繼續生活。“因此,女足運動員一定要把踢球和教育結合起來,千萬不能只關注踢球,而忘記教育。否則,她們在告別球場那一天,將會沒有一點背景,那將是危險的。”
對于半職業化的規劃,海妮說,首先,女足球員們可以按照半職業的身份,盡可能高效地利用訓練時間,達到職業球員的水準,這至少能帶來一筆收入。其次,在訓練、比賽時間外,她們將能獲得更多的時間去讓身體恢復,接受理療,“并且可以把另一只腳踏進自己的另一份事業和教育中去”。海妮舉例說,一些歐美強隊的球員,有的在球隊幫助下,去球隊贊助商的公司兼職上班,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她總結說,由于各國國情文化不同,發展女足在現階段沒法給一個統一的模式,“但是,總體而言,半職業化將是大部分女足球員的未來”。
本屆女足世界杯上,在德國、法國、英格蘭隊中,有很多球員來自于拜仁、里昂、曼城這樣的豪門。她們所在的球隊,隸屬于男足俱樂部,這也漸漸成為歐洲女足發展的趨勢。
海妮說,這支年輕球隊表現不錯,希望中國隊的“技術足球”延續下去。海妮分析,這是國際足聯提倡的一個發展模式。她說,融入男子職業俱樂部,目前看效果不錯,是女足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資源、理念、設施共享,男足俱樂部會帶動女足的進步。“當然,歐洲也不全是這樣,比如德國的法蘭克福女足,是獨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