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指出,足球改革過程中,人才始終是根基。未來,足協將努力吸引各行業人才,增加協會的編制,增強“協會化”管理的駕馭能力。昨日的足協執委會會議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顧問身份參會,并提出了關于“國際視野”的建議。未來,類似這樣廣開言路的做法,只會比過去更多。
從現實角度考量,中國足協此次脫鉤,仍需要體育總局“扶上馬、送一程”。包括財政、監察、秘書處等職能和部門的建立,顯然需要一個過渡期。在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后,改革的《方案》將實現多少,將是實現足球騰飛希望的重中之重。因此,盡管社會各界對足球改革反響強烈,但人們在形勢利好的前提下,應警惕盲目樂觀的情緒。
足球人士冷靜看待脫鉤張路:大勢所趨,但非萬能鑰匙
面對脫鉤舉措,足球界內部人士保持了冷靜的頭腦和觀察。著名足球人張路表示:“大方向看,管辦分離是大勢所趨,是國家發展的方向。這次,足協作為先頭部隊,需要從實踐中發現問題。總之,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希望可以帶來切實的改變。”
他認為,脫鉤將顯而易見地幫助足協減少一部分管理層級上的約束,減少體育局的干預和控制。不過,張路也指出了需要注意的方面:“我們不能簡單以為,管辦分離就可以解決中國足球所有的問題。或許,脫鉤后的中國足球會衍生出新的問題,我們要繼續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沒有國家行政級別的背景,足協的運行會不會遇到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困難。這些現在都只是猜測,但我們應該有心理準備。”張路說。
關于校園足球的話題,張路并不擔心:“發展校園足球并不由足協主導,而是教育部門主導。因此,脫鉤不會影響中國青少年足球培養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