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學員高垚垚(右)在直播帶貨。
“請問同質化的內容如何才能創新出彩?”“抖音短視頻評論、轉發和收藏背后的邏輯是什么?”……10月20日,商南縣“一村一品一主播”三農直播基地里暖意融融,一場以“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為主題的新媒體公益訓練活動正在這里熱鬧開展。
“我以前在外地做小生意,去年回商南后想做自媒體,拍的內容總跟別人撞款,粉絲漲幅太慢。”學員吳海萍正拿著手機與旁邊的學員交流,她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賬號定位要結合產品”“拍山貨要拍生長過程”等要點。“老師說要結合咱們當地的風土人情做內容,比如拍葛根怎么挖、怎么曬,講老一輩種葛根的故事,我試著發了兩條,現在每天能漲幾十個粉絲,還有網友私信問我哪里能買到葛根。”
商南縣“一村一品一主播”三農直播基地位于富水鎮茶坊村的陜西高科農業食品產業園內。該基地由助農直播間、特色農產品展銷廳、新農人直播培訓室等功能區域組成,旨在通過提供新媒體技能訓練和一對一精準幫扶,培育鄉村電商能人,助力當地群眾借助新媒體平臺宣傳家鄉的特色農產品和文化資源。
“咱們商南不缺好東西,清油河天麻、青山木耳、商南茶,都是秦嶺里的寶貝,可‘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讓這些深藏秦嶺的珍饈山貨走出大山,我們發起了‘一村一品一主播’新媒體訓練營,通過理論、實踐和案例分析等模式,幫助農民群體掌握電商技能,打通線上銷售渠道。”直播基地負責人陳亞介紹,該訓練營緊扣打造“電商+農業”融合發展目標,內容涵蓋賬號搭建、內容策劃、直播技巧、流量扶持、供應鏈管理等,目前已經舉辦到第三期,參訓學員累計120多人。
在直播基地一樓的特色農產品展廳里,天麻、木耳、黃芩、葛根等特色農產品以及當地企業生產的獼猴桃汁、果蔬脆、茶葉醬、木瓜酒等產品整齊排列在貨架上。旁邊的助農直播間里,學員高垚垚向網友分享著剛剛采收回來的山貨,基地的專業主播在一旁時不時地給出提示和引導。作為一名90后寶媽,高垚垚從二期開始在訓練營學習,平時除了自己做短視頻,還兼職在商南縣助農直播間做帶貨主播,不僅有了收入來源,工作時間也比較自由。
除了吳海萍、高垚垚這樣的自由職業者以外,還有眾多村(社區)干部、致富帶頭人前來參加訓練營。“這次培訓讓我掌握了如何拍好短視頻、如何創作精品文案,我將充分利用所學技能,帶領村民發展電商產業,推廣村上的土蜂蜜、茶葉、板栗等產品,讓更多人在網上了解和選擇商南農特產品,幫助村民增收致富。”首期訓練營學員、趙川鎮松樹埡村駐村干部周衍江說。
“電商經濟給就業創業和鄉村全面振興賦予了新機遇。”陳亞說,隨后,將通過更多的公益培訓,幫助農民掌握電商技能,推動農產品銷售從“線下擺攤、靠天吃飯”向“線上直播、靠技增收”轉變,為鄉村振興注入數字動能。
據了解,近年來,商南縣堅持以產業融合為路徑,以人才培養為支撐,推動電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建立電商人才培養基地,聯合高校、電商培訓機構開展直播帶貨、短視頻制作等技能培訓,拓寬農產品和文旅產品銷售渠道;鼓勵電商企業開展品牌創新,探索新型營銷模式,打造具有商南特色的電商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2025年上半年,全縣電商從業人數突破2000人,實現電商交易額7.38億元,其中農特產品網絡零售額2.41億元,100多種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電商產業對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