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坪村有38戶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占全村貧困戶的25%。“一個人生場大病,就足以摧毀一個農村家庭。”“第一書記”縣宗教局副局長閃小平意識到問題的嚴竣,于是積極協調醫療衛生部門給全體村民開展預防體檢活動,結果查出了不少問題。“農民平時不重視健康,往往小病拖成大病。早預防早治療,就能從源頭上減少因病致貧現象。”元坪村“第一書記”閃小平說。
“因村因戶施策的背后,充分體現了差異化、個性化的精準扶貧思路,這就好比同樣是感冒病人,有的是中了風寒,有的是吃了生冷的食物,病因不同,藥方自然不能千篇一律了。”茅坪回族鎮黨委書記董作地形象地比喻。
關注“病情”,靈活調劑“藥量”
“病萬變,藥也要萬變,扶貧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必須根據幫扶對象的情況變化調整方法。”茅坪回族鎮按照“戶有卡、村有冊、鎮有薄、縣有檔”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從縣到戶四級檔案資料體系,確保每個貧困戶有一套脫貧措施、一個脫貧目標、一名幫扶責任人。幫扶責任人必須經常與貧困戶保持聯系,及時提供有效幫助,否則將被追責。
五星村的“第一書記”縣畜牧中心干部曹相文和村黨支部書記毛濃貴,這幾天正忙著為貧困村民蔡克珍聯系工作,蔡克珍的丈夫吳勝有高度截癱,已失去勞動能力,兒子吳冠濤正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上學,全靠她一個人打零工養家,不料元旦前卻失了業。曹相文和毛濃貴知道后,及時安排蔡克珍在本村剛成立的“力鵬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打工,為合作社加工土豆、香椿等農產品,既能照顧丈夫吳勝有的生活,每月又能掙到1800元的打工收入。
茅坪回族鎮扶貧辦公室數據顯示:全鎮去年脫貧690人,是近幾年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按照這個勢頭,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目標不成問題。”茅坪回族鎮副鎮長、鎮扶貧辦公室主任王輝說。
(辛恒衛 田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