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宋 杰 朱恢軍)柞水縣以生態旅游、休閑農業為抓手,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新農村建設、生態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城鄉統籌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力度,不斷加快農業現代化、農村景區化和農民市民化步伐。
該縣在穩定糧、菜兩大基礎產業的前提下,優先發展土雞、花卉等戰略產業,統籌發展菜、煙、菌、桑、茶、冷水魚等區域特色產業,優化糧經結構、種養結構和區域布局結構,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全年新建區域特色產業標準化基地5個,打造金臺、杏坪、石甕、西川4大百畝花卉生產基地,擦亮“柞水花卉”名片。全力打造省級西川現代休閑農業示范園,促進九天山和溪水2個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為市級園區,鞏固提升卉豐等4個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積極建設桃園等6個縣級園區;同時,每鎮打造1個有特色、有效益的農業產業園區;創建1個省級、6個市級、10個縣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市級示范合作社2家、省級百強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實現農業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打造一二三產融合、上中下游一體、產供銷加互促的現代農業,實現由“物”的新農村到“人”的新農村轉變;依托盤龍生態產業園區、小嶺工業產業園區等園區發展優勢,著力推進農業與工業相互融合;加快建設干佑河流域休閑農業、社川河流域高效農業、金井河流域特色農業的三大生態農業產業文化帶,拓展農業、生態、旅游、文化等綜合功能。緊緊圍繞打造“山地農產在商洛”品牌,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八大件”,實現縣內有市場、縣城有精品店、西安有專賣店,促進優勢特色產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帶動農民經營性收入穩定增長;狠抓“培訓、轉移、市場、創業”等環節,努力推動農民從“打工者”向“創業者”的轉變,打造特色勞務品牌,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4.7萬人,提升農民工資性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