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顯根 余進兵 鄒定華
“再脫不了貧,真是愧對干部的苦幫苦抓”,高峰鎮新坪貧困戶柳芳來看著技術員從蜂箱中取出來的第一批土蜂蜜樂呵呵地說。
今年以來,鎮安縣社保局根據精準扶貧包扶的新坪村情、民情和自然稟賦,通過多方論證、調研、考察,確定了土蜜蜂養殖這項見效快、前景好、利潤高、勞動少的脫貧產業。但由于貧困戶缺資金、缺技術、信心不足,顧慮重重,導致產業難推進。
針對這種情況,縣社保局及時調整幫扶思路,精準施策,采取“單位出資,技術保障,保本讓利,流動發展”的產業幫扶模式,出資8萬余元從寶雞調回優質蜂種90余箱,分發給貧困戶養殖,與養殖戶簽訂了保本讓利養殖合同,一年后養殖戶只需保本歸還社保局供給的蜂種數,新繁殖的蜜蜂和所產的蜂蜜等利潤均歸養殖戶所有,社保局再將第一批養殖戶保本歸還的蜂種流轉給下一批貧困戶養殖,逐年輪流。
鎮安縣社保局還花3萬余元從長安縣聘請了一名秦嶺土蜂養殖專業技術員,長期駐扎在養殖戶家中,負責技術指導和培訓,以保證該產業增收增效。養蜂村民譚有益說,蜂種調回才一個月時間,8月19日,全村養殖戶已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采了第一次蜂蜜,90箱共采優質蜂蜜412公斤,每公斤按80元計算,毛利潤4萬余元。社保局局長劉永和高興地說:“通過這種流動發展的幫扶模式,解決了部分貧困戶產業發展無資金,貸款不符合金融部門放款條件的問題。按照現在發展速度,預計3年內可帶動該村102戶群眾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