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今年有望創400億元票房 專家支招應對“樂觀背后的隱憂”
中新社吉林9月16日電 (記者 李彥國)“目前來看,中國電影今年400億元(人民幣)票房收官應無懸念。”中國電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康健民16日在吉林表示,未來10年,中國電影需要依靠質量提升來鞏固、促進產業的理性健康發展。
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論壇”當日開幕,有近50位資深學者和業界代表參加討論。“中國電影論壇”是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四大主體活動之一,此前已成功舉辦了14屆,其不僅較早地關注到中國電影產業改革過程中的相關問題,也集聚了一批在電影方面頗具建樹的專家學者。
論壇開幕式上,康健民在致辭中談及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時不忘“潑盆冷水”:“我們在歡欣鼓舞的同時更應該著眼長遠,全球電影市場競爭的大幕已經拉開,競爭是殘酷的。”
康健民指出,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對影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10年無論是產業結構、電影創作的品質、服務企業的品質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顯得更為重要。“生產創作的豐富多元應與市場和觀眾的豐富多元相匹配,對于影片而言,質量將是占領市場的最有效武器。”
當下,中國電影面臨著與制作精良的好萊塢大片展開激烈競爭。根據WTO協議,2017年中美雙方將啟動新一輪電影進口配額談判,進口片配額或將“進一步開放”。
就此,與會專家紛紛表示,處于激烈市場競爭中的中國電影正面臨著一場時代性的技術變革與價值整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主任陸紹陽提出,在注重電影內容的同時,在技術上也應該有前瞻性。
“隨著全息攝影技術的廣泛應用,在不遠的將來電影院可能就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銀幕了。”陸紹陽建議,電影創意應做好面對全息攝影營造的“全景3D”空間的準備,導演不再是單一的視覺設計師,同時也是影片與觀眾的交互設計師。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則認為,“走出去”、國際化發展是推動中國電影進步的重要動力。“比如基于文化和地緣的認同,積極優化中國電影國際化布局,集中攻略日韓市場、漸進強化北美歐洲市場、維持東南亞市場、開拓南美非洲市場。”
侯光明表示,在推進國際化的過程中,中國電影也應積極爭取更大程度地參與制定市場規則,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