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張曦) 上映僅半個月,電影《葉問3》就等來了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的一紙罰單——被指存在非正常時間虛假排場的現象。新華社消息稱,該片被查實的場次有7600余場、涉及票房3200萬元;同時總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購票房,發行方認可的金額為5600萬元。
事實上,在《葉問3》之前,電影票房的造假傳聞早已不是新鮮事,但隨著保底發行和捆綁第三方的熱潮,自掏腰包買票房的行為,已成為發行方的商業手段。
《葉問3》海報“午夜幽靈場”、“冥幣特惠價”真相曝光
相關負責方被嚴肅處理
據貓眼電影實時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1日下午2:00,上映18天的《葉問3》票房高達7.9億。
然而,和高票房對應的卻是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的處罰。
從3月4日該片上映之初,就有來自不同省份的網友紛紛曬出購票截圖,調侃其排片是“午夜幽靈場”與“冥幣特惠價”,斥責票房造假?!巴粋€觀影廳10分鐘一場,票價高到203元,凌晨一兩點還場場爆滿,我也是醉了?!?“《葉問3》鄭重承諾:絕不偷票房,絕不造假。我們只是半夜的時候滿座票價200而已,各路孤魂野鬼賞臉罷了?!?/p>
針對坊間對《葉問3》票房的吐槽和舉報,近期電影局分別約談了該片發行方及相關機構,并通過全國電影票務綜合管理系統和有關省級電影主管部門對存疑場次進行了核查。
18日晚,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公布,經查,《葉問3》確實存在非正常時間虛假排場的現象,查實的場次有7600余場、涉及票房3200萬元。另外,該片總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購票房,發行方認可的金額為5600萬元。
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研究決定,對經查實的3200萬元的虛假票房不予認可,不計入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同時,對該片發行方大銀幕(北京)發行公司暫停新的電影發行業務1個月,責其進行整改;對參與不實排場、情節較嚴重的73家影院提出嚴重警告;對73家影院所屬20家院線公司通過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網站進行通報批評;對虛假場次出票相對集中的三家電商提出嚴重警告,由電影局誡勉談話。
《葉問3》海報揭發行方“買票房”真相
三大目的或成幕后推手
《葉問3》發行方大銀幕(北京)發行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銀幕)系上海快鹿旗下公司。之所以花5600萬買票房,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是一場借電影外殼玩的資本游戲。
據商業資訊網站虎嗅網消息,快鹿旗下多支P2P、基金公司在影片發行前通過P2P、眾籌平臺等渠道從普通用戶的口袋里掏出了大把的鈔票,包括趣逗理財、當天投資、菜苗網絡(均為上??炻箤嶋H控制公司)等,僅在蘇寧眾籌平臺上就超過4000萬,年化收益為8%;上海快鹿還實際控制了兩家上市公司,A股的神開股份和港股的十方控股,這兩家上市公司在《葉問3》上映前先后以保底發行的名義對外公告投入了總計1.6億的資金,保底目標為10億。
所謂保底發行,是指制片方與發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簽訂的一個對賭協議。根據協議,雙方確認一個數額,無論影片票房最終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鎖定一筆高額收益,而發行方則在實際票房超出這個數額的部分優先獲得額外收入。
隨著電影市場的競爭激烈,一些中大型電影項目成為“香饃饃”,發行方為了搶生意不得已承擔一些風險。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葉問3》買票房的行為并非為了保底票房,而是為了達到10億這個數值從而讓公司旗下的金融產品獲益。實際上,這些做法可以被視為一個大資本運作鏈中的一環。
記者試圖聯系《葉問3》的發行方,但對方沒有接受采訪。
當然,資本運作也并非“買票房”的唯一目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發行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買票房行為已經成為發行方的一種常規手段,是為了捆綁第三方開展的票務促銷以及線上營銷。
這位工作人員透露,當下發行方買票房的目的有多種,最常見的是通過買票鎖定場次排片,對同期上映的影片的空間進行擠壓;第二是資本層面,為了帶動投資方背后的股票,基金等金融行為;第三是為了達到某種票房高度獲得名利收益,或者通過達到某個特定的票房,換取更多的獎金等資源。
對于買票房的行為是否屬于監管盲區,一位業內人士直言:“如果是通過購買虛擬場次來充票房的話,那確實已經違背這種操作方式的初衷了。但現在國內電影市場監管力度已經提升很多,只不過會有些新的資源和玩法介入?!?/p>
《葉問3》海報
電影票房造假屢禁不止
媒體呼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針對《葉問3》的票房造假行為,不少媒體都認為是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導致。
新華社撰文稱,針對近年來電影市場的種種亂象,相關管理部門屢出重拳,先后發布了一系列文件。僅去年就有數十家影院根據違規情節和性質被給予了通報批評、警告、取消電影專項資金先征后返、停止供片等處罰。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亂象仍然層出不窮,暴露出中國電影亟待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長效監管機制。
文章指出,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中國電影將由規模速度型發展向質量效率型發展轉變,更需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中國電影企業要以公平方式開展競爭,謀求發展。
另外,也有媒體直言:“處理的結果果然是剔除違規票房,勒令停工整改。但電影局畢竟不是執法部門,也沒有具體法律可作為依據,會不會有斬妖除魔卻手中無劍的尷尬呢?”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已經達到440.69億。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月12日召開的全國電影市場管理工作會議上,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表示,將重拳出擊規范市場,絕不養癰為患。他指出,將重點解決票房不如實統計、偷漏瞞報、影片盜錄盜放等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