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李曉喻)對加速海外拓展的中國電力企業而言,印尼不啻為一朵“帶刺的玫瑰”:市場前景誘人,風險也不容小覷。如何在飽覽“色香”的同時規避“棘刺”,成為中資企業進軍印尼市場面臨的重要難題。
對此,在印尼市場多有斬獲的國有發電公司——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總經理蔣方帥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尼電力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要積極開拓,審慎開展,建設高質量高效益的精品工程。
“機遇與挑戰并存”
近年來,印尼經濟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印尼能礦部長杰洛·吉瓦克坦言,該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現有電站卻無法滿足蓬勃增長的需求,并且印尼需要通過加快電力建設消耗國內相對過剩的煤炭。
印尼提速電力建設,讓包括華電工程在內的中資企業看到了商機。“印尼市場潛力巨大。”蔣方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截至2013年,印尼總人口數超過2.38億,總裝機容量44,661MW,人均裝機容量僅0.19千瓦,而中國人均裝機容量接近1千瓦,發達國家例如美國的人均裝機容量則超過3.7千瓦,由此可見印尼電力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在印尼電力市場的角逐中,杰洛·吉瓦克認為中國企業“具備更大的綜合優勢”。蔣方帥提到,經過長期的發展,目前中國電力企業的裝備制造水平已經接近歐美等發達國家,經營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資金實力也相對雄厚,并且建設成本相對較低,較歐美、日韓企業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印尼市場潛力巨大,同樣也存在風險,蔣方帥提醒,做好風險的識別和防控工作至關重要。
蔣方帥表示,中資企業海外業務發展主要面臨政治、社會、法律、商務、技術五類風險。防范五類風險,華電工程始終重視保持和國家駐外機構的緊密聯系,建立與當地政府、移民局、勞動局等有關單位的友好關系,深入研究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培養具有國際商務經驗的專業隊伍。
“做一個立一個”
華電工程積極開拓印尼市場,審慎開展工作,“做一個立一個”,自2004年開始陸續簽訂并完成了印尼印度拉瑪火電、阿薩漢水電、拉法基火電、巴淡火電等多個項目,其中阿薩漢項目由于出色的項目管理水平、過硬的工程質量和良好的盈利能力,被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譽為“中國工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名片’”。
華電工程投資建設的巴淡2×65KW燃煤電站項目是一個亮點。該項目2011年3月開工,20個月后投入商業運營,整個項目的施工質量、進度、安全管控等得到了印尼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項目按時保質保量竣工充分展現了華電工程過硬的技術實力和管理水平,并被印尼國家電網公司認定為其系統內“建設最快”的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運行至今生產形勢良好,經濟效益可觀。2014年上半年,該燃煤電站累計發電超過3.3億千瓦時,超出預計約17.5%。目前,該項目供電量在當地電網中占比高達三分之一。
實實在在的利好
巴淡項目給印尼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一方面,該燃煤電站改變了當地全部由燃油和燃氣電廠供電的狀況,大幅降低了電網的購電成本,緩解了巴淡地區的供電緊張局勢,增強了該區域對工業投資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項目建設過程中大量使用當地工人、材料、機械,修建清真寺、捐助當地學校、節假日慰問當地百姓,為當地經濟和百姓帶來了很多實惠。
巴淡項目是華電集團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海外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火電項目,也是華電工程的第一個海外投資項目,對華電集團實施“走出去”戰略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該項目的成功實施:首先體現了華電集團“走出去”的整體戰略,帶動了集團公司多部門、多單位產品及服務走向海外,體現了華電集團的整體優勢;同時積累了海外投資的豐富經驗,培養了一批國際化人才,為海外業務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后擴大了華電品牌乃至中資企業品牌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為中國工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樹立了良好形象。
除已建成投產的巴淡2×65KW燃煤電站外,華電工程正在投資建設巴厘島一期燃煤電站項目,據介紹,該項目位于巴厘島北部,總投資6.3億美元,總裝機容量3×142兆瓦。項目建成投產后有望成為中國工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又一張“名片”。
幾點啟示
在蔣方帥看來,巴淡項目的成功實施,給華電海外事業的發展帶來幾點重要啟示:
實施“走出去”戰略,一要體現國際化視野,國際項目的投資、建設必須按照國際化的理念和規則進行。二要體現“本土化”發展,巴淡電廠現有職工224人,其中印尼籍職工103人,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會繼續加大印尼職工所占比重,做到真正融入當地社會,獲得當地政府、民眾支持。三是“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必須建設國際化團隊,為海外事業的不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談及未來的發展計劃,蔣方帥表示,印尼市場前景廣闊,未來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將在印尼“有一連串的后續動作”,打造更多的精品工程。目前,一批項目已經在前期論證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