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三季度經濟數據已經公布。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針對目前經濟運行的狀態和趨勢、新常態下的宏觀政策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記者專訪了本報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
記者:您如何評價當前經濟運行的現狀?總體看經濟是否已經見底?
宗良: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創下自2009年一季度(6.1%)以來新低,預計這將是年內低點。但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也與我們此前的預測一致。
保持未來經濟平穩增長,非常關鍵的是要穩定投資和擴大消費。對未來經濟形成支持的主要因素,包括基礎設施投資將平穩增長,房地產投資在各地政策放松和支持下可望有所回升,外貿形勢將依然保持較好態勢,消費穩定增長??傮w判斷四季度經濟表現比較溫和,全年增長可望保持在合理區間。
記者:三季度經濟數據有所下滑,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是主要原因之一。您如何看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
宗良:2013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為19.8%,今年1至9月份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2.5%。據我測算,如果房地產投資增速降為13%,僅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負拉動將達0.44個百分點。的確,房地產投資下滑是經濟下行的重要因素。當然,房地產市場的適度調整,是市場長遠平穩發展的基礎,房地產市場適度調整也是合理的。從房地產市場分項指標看,房地產銷售數據其實尚可,9月單月銷售面積降幅出現同比收窄。由于房地產投資是房地產銷售的滯后指標,這意味著即使當前房地產銷售能夠企穩,未來一個時期房地產投資仍可能繼續回落,使得經濟繼續承壓。
最近,央行、銀監會已經調整了對房地產的相關政策,一系列措施陸續出臺,政府為抑制房價而實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開始逐步回歸正常化??傮w上預計四季度房地產數據會有所回暖。
記者:從中長期看,實際經濟增長率總是圍繞潛在增長率上下波動,本輪經濟放緩與潛在增長率波動是否相符?
宗良:由于勞動力供給增長放緩,資本增速趨于下降,資本存量增速在6%至12%,根據我們的估計,未來潛在增長率呈下降趨勢。在改革效果明顯的情況下,2015年潛在增長率在7%以上,2016年至2020年在5.7%至6.9%,2021年至2025年在5%至5.7%。從目前的情況看,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波動基本保持一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符合規律。
記者:我國經濟目前正處在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一個關鍵階段,您認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宗良:實體經濟要實現轉型升級需要有新的市場和增長點,而新增長點的培育也需要投資的支持,但由于PPI已出現30個月的下降,因此盡管名義利率并未明顯提高,但實體利率或融資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這擠壓了企業的利潤,同時由于我國企業的負債率總體偏高,企業投資面臨一定的困難。
今年以來,央行創新性地使用了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PSL)和定向降準等結構性工具,著力引導社會各類資金用于支持實體經濟,但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當前,在融資總量總體穩定的情況下,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難下既與體制機制障礙相關,又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宏觀發展階段、發展模式有關,更與金融機構市場化選擇有關。這就需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動結構調整。
記者:應如何打破傳統動力和新動力的膠著狀態,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釋放新的增長動力?
宗良:未來在經濟運行中仍然會有較大的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既要保持定力,繼續加大改革和結構調整,同時也要進行適度的預調、微調,力爭把經濟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區間,為改革和結構調整創造穩定的環境。
新常態下要用改革的方式謀求增長空間。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一個關鍵階段,傳統動力的體量比較大,新的動力作為經濟新的發展方向,增長速度較快但體量仍然比較小,此時應該著重于傳統產業轉型和升級,實行“走出去”戰略;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鐵路、水利設施、城市地下系統等;穩步推進城鎮化的步伐;從產業角度看,與消費關聯較大的服務業,增長有很大潛力。
記者:根據三季度的數據,您對四季度及明年的經濟趨勢有什么判斷?
宗良:目前經濟轉型的勢頭已經出現,包括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提升,提高了經濟增長對吸納就業的效用,社會消費也保持了平穩增長的勢頭。部分地區取消房產限購及房貸政策調整等措施的效果,預計在四季度會有所顯現。部分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或將回暖,一定程度上會穩定房地產投資,經濟增長表現將得到改善。預計四季度經濟會企穩,全年經濟增長大約在7.4%,但因為去庫存、去產能、去泡沫、去杠桿還在繼續推進,會抑制經濟增速,因此明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隨著政府不斷加大改革的力度,特別是今年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既著眼于當前又著眼于長遠的政策措施,效應會繼續得到發揮。所以,從這些方面看,四季度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