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月27日訊 記者周萃報道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銀行業支持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表示,銀監會將繼續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適度向西藏地區傾斜信貸資源,支持當地旅游文化、藏醫藏藥、農牧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推動能源、電力、交通、醫療等民生項目落地實施,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發展的信貸支持,切實增強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當前西藏基礎金融服務水平還有待提高。尚福林表示,銀監會將積極支持銀行業完善機構組織體系。優先支持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郵儲銀行、西藏銀行等在藏增設和延伸分支機構。允許對口援藏省(市)所在地的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到西藏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持西藏設立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根據西藏特點,銀監會鼓勵銀行業提升基礎金融服務,尤其是提升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可獲得性。要進一步擴大馬背銀行、帳篷銀行、流動服務車等工具的服務范圍,深入到農牧民的居住地,為他們提供流動金融服務。同時,銀行業要借助互聯網技術、ATM、POS機、手機銀行等現代化服務工具,創新金融服務手段和方式,優化產品服務功能,提升金融服務的時效性并擴大其覆蓋面,讓西藏城鄉居民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
尚福林要求,銀行業應合理設定績效考核機制。西藏地廣人稀,金融服務缺乏規模效益,經營成本相對較高。同時,西藏經濟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企業和農牧民生產模式較為單一,盈利能力有限,難以承受過高的融資成本。因此,銀行業要杜絕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要在商業可持續的情況下,提供保本微利型金融服務。在設置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時,也應對西藏的特殊情況予以充分考慮,科學制定單獨的考核辦法,合理調整考核指標,實施差別化的激勵政策。
據中國銀監會統計,目前,西藏已有銀行經營性網點671個,平均每萬人擁有2.2個銀行網點,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超過66萬農牧民群眾享受到了便捷的基礎金融服務。截至6月末,全藏銀行業總資產3004億元,實現10年翻3番;各項貸款同比增長71.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涉農貸款同比增長73.3%,增幅高居全國榜首;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