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1日電 近日,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賈康在“2015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論壇暨第二屆普惠金融論壇”上表示,面對互聯網金融出現的問題,政府監管應發揮應有的作用,但要總體上把發展中的規范放在第一位,要給出創新的空間,要注重及時跟進創新空間、在規范中發展。
賈康表示,當下我們注意到,以互聯網金融為幌子的一些不良的行為,涉及欺詐、卷資跑路,所以現在必須面對發展中的質疑乃至批評做更加全面的研討、各種認識之間的互動,“作為研究者我認為從全局長遠事業看問題,首先還是要充分的肯定互聯網金融依托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的互聯網所具備的創新意義。”
他認為,政府監管者決策需要充分的發揮應有的作用,可能這種監管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對系統性風險問題的把握和預防,二是對必要性的服務于公平競爭充分競爭和可持續發展。首先在風險把控上,國際經驗是需要借鑒的,巴塞爾協議把金融體系分享分成若干個大類別,我國現在從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顯然在互動,需要結合和滲透這樣的階段上,互聯網金融起步最需要重視的首先就要涉及到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法律合規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等,避免系統性的發生角度來說,我們確實需要在總體上風險總水平有所把握。
他表示,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也是要促使著我們互聯網金融的各個機構,市場的主體在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上不斷的提升,“所以我認為要特別重視以鄧小平的改革智慧,要在總體上把發展中規范放在第一位,要給出創新的空間,同時要注重創新空間的及時跟進在規范中發展,發展中規范和規范中發展這個關系權衡處理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一方面要防范系統性的風險,一方面要跟蹤認識局部的風險,但是內在的要求是要以充分公平競爭的貢獻,把這個治理機制放在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空間,這個也是落實三中全會明確國家治理現代化以及現代市場體系的最根本的要求。
他表示,現實生活已經表明互聯網金融對于傳統金融的優勢就是降低成本,這觸及到以往金融概念之下很多的金融機構不能觸及的金字塔底層的一些財富要素和潛力怎樣調度和釋放。我們要促使以往的地下民間因素陽光化,對接現在金融體系的發展,形成互聯網金融更好的結合,形成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更好的滲透,“所以這個角度上講互聯網金融從互聯網硬性條件來說不是顛覆者的身份出現,其實從全局來看他們一定是要包容性增長,新常態發展中間的共同的結合起來去造福于人民,去促進我們金融改革全民改革。”
此前,銀監會在1月20日的實行監管架構改革相關通知中指出要強化權責厘清,簡政放權,為創新預留空間;也提及按照為民監管導向,強化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在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服務和小貸、網貸、融擔等非持牌機構監管協調方面的抓總職責。(中新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