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指出當前ABS項目中的債權、收益權及不動產三大類資產所面臨著一定的風險概率,并提出了相應的注意要素。
本報記者李維實習記者姜詩薔北京報道
從審批走向備案,資產證券化(下稱ABS)近一年來的發展正在成為制度變遷下,金融產品供給的典型樣本。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基金子公司人士處獲悉,日前監管層在在一次資管機構會議上,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的ABS情況。
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末,共有不少于46家公司的103只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得了監管部門的備案確認函,累計規模已達1059.36億元。
但監管層同時也指出了當前ABS項目中的債權、收益權及不動產三大類資產所面臨著一定的風險概率,并提出了相應的注意要素。
業內人士認為,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的資產荒的大背景下,或給ABS等創新型固收產品提供了較好的發行空間,而在相關項目運作常態化后,ABS市場的發行規模有望到達新的高度,而其市場活躍度的強化和流動性機制的胎動也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三大類資產風險被提示
經過一年多的備案制運行后,證監條線監管的企業ABS市場發行規模已于9月底達到了千億級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前述渠道數據了解到,截至去年9月底,企業ABS規模已達1059.36億元,較去年底的82.41億元(未含審批制時期存量)增長達11.85倍,而同期已出具備案確認函的項目達103只。
據監管部門統計,在已備案的專項計劃中,小額貸款、融資租賃債權或收益權、公共事業收費權三類基礎資產在ABS市場中的規模占比較為集中,三者合計不少于63.66%,而這三類ABS也被視為該類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向。
“其實市場主要還是看這幾類資產,這三類中的前兩類是實質上的長期限債權,可操作性比較強,因為融資項目大多掌握在小貸、融資租賃、保理公司等非銀融資機構手中,所以大多機構也愿意和他們合作,”華中一家券商固定收益部項目經理總結稱,“另一類是基礎設施融資,風險相對較小,有剛性兌付預期,風險小,容易發行”。
在前述會議上,監管層也對當前ABS項目的普遍性風險及防范措施進行了總結。
“監管層認為,目前針對原始權益人的風險,主要措施在于對原始權益人資質的門檻要求,”前述接近監管層的基金子公司人士稱,“另外就是涉及信用觸發機制,同時追加內部增信以外的外部增信,要求融資方提供擔保。”
而在項目資金混同(即基礎資產現金流與原始權益人其他資金混同使用,造成資金權屬混淆的風險)的風險上,其主要風控措施則體現為:一是對原始權益人提出資金運作等要求,二是設置比較嚴格的“權利完善事件”處理機制,三是提高現金流軌跡和劃轉頻率。
此外針對債權、收益權和不動產三大類型債權風險措施,監管層也進行了提示。
“債權方面主要提出了五點,一是盡職調查確保基礎合同真實,二是優選基礎資產,三是管住債權合同的限制條款,四是循環購買的風險和新增資產的‘入池’門檻,”前述基金子公司人士稱,“會上用恒泰管理的‘寶信一期’做了樣本案例,這個項目在風控上進行了資產標準設定、資金流轉保障措施、保證金轉付機制、回收款轉付機制和權利完善措施,值得其他項目參考。”
監管層同時在收益權類ABS上指出,市政收費權及PPP項目收益權需關注特許經營權風險和地方政府違約風險以及現金流壓力測試的可靠性;在門票類項目中,則需對相關的市場風險及經營場所的不動產抵質押進行留意。上述風險控制需要中介機構盡職調查、追加外部擔保等措施來實現。
而在不動產項目上,僅含租金收益項目的市場風險、物業抵押風險,以及包含所有收益項目的投資者退出風險也被監管層所重視。
“租金類上要強調項目地域選擇,現金流超額覆蓋倍數,物業抵押風險則需要盡調和外部擔保來解決,”前述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退出方面則被提示靠完善期限結構來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層還對信托收益權、兩融或股票質押債權等結構更特殊的基礎資產進行了提示。
“信托收益權應當做到現金流匹配風險,根據穿透原則,確保作為基礎資產的信托計劃的第一還款人,”前述基金子公司人士稱,“兩融在選擇時應當選好的基礎資產且具有較高止損線和差額支付承諾的。”
行業格局雛形初現
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ABS市場格局也正在悄然成型。
21世紀經濟報道從前述權威渠道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出現的46家管理人中,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數量分別為33家和13家。
截至今年三季末,在ABS發行規模排名前十的機構中,華夏基金子公司以98.75億元的規模排列首位,而其余9家公司均為證券公司,其中國泰君安(601211.SH)、華泰證券(601688.SH)、廣發證券(000776.SZ)三家券商均以資管子公司的形式擔任管理人。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規模居首的華夏資本身份為基金子公司,但其業績做大背后仍然有其依附于上級公司中信證券(600030.SH)的因素。
“華夏也是中信系下面的,有中信證券的資源優勢,本質上還是屬于中信的項目,這應該也是它作為一家子公司規模能做到第一的原因,”前述固收項目經理表示,“ABS業務上,通常還是券商在主導,子公司更多是承銷者的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ABS的發行規模排名也呈現出兩極化的趨勢——其中華夏資本、國泰君安、申萬宏源、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恒泰證券6家可被視為第一梯隊,即規模均過70億元;而國開證券、廣發證券、國金證券(600109.SH)、中金公司則或為第二梯隊,其規模在30億元至60億元之間。
其中,恒泰證券、國開證券兩家券商成為了非一線券商中的兩只“黑馬”。
“幾家大券商有先天的資源優勢不用講,但單拼項目數量和項目種類的話,恒泰應該還要往前排,”一位接近恒泰證券人士透露,“他們現在很重視這一塊,公司層面投入也多,市場上許多基礎資產細分類型的第一單都是他們做的,上市路演的時候這塊當時也是特色。”
事實上,單筆發行規模較小仍是當下多數ABS項目的一個特點,而部分機構一單項目規模達到數十億級別,則立即在規模上排列發行規模的前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日前一家AMC系券商資管所管理的一單ABS項目,其規模或將超過40億元,而這將直接推動該券商發行規模躋身前十(按9月底數據統計)。
“ABS所基于的基礎資產和大多數原始權益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特點,決定了每單的規模不會特別大,所以有時候一單項目做大了就能在規模上排名靠前,”一位接近前述AMC系券商資管項目經理表示,“但從長遠看,把項目數和種類做大更重要,因為現金流是個長期的運營,有了一期還會有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