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東博會)世界大變局下中國—東盟如何攜手向未來
中新社南寧9月16日電 題:世界大變局下中國—東盟如何攜手向未來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楊陳
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局勢動蕩等多重因素正讓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之中。在此背景下,由中國、東盟十國政府經貿部門和東盟秘書處共同主辦的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簡稱東博會)16日在廣西南寧如期開幕。世人再次看到中國和東盟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共謀本區域經濟復蘇的意愿、行動和決心。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第一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和東盟又將如何攜手向未來?
建設3.0版自貿區
觀察本次東博會開幕大會,“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成了高頻詞。馬來西亞總理伊斯邁爾、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等多位東盟國家領導人,均在開幕式上表示,支持自貿區3.0版建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李明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采訪時指出:“自貿區3.0版建設有利于維系東盟內部的經濟一體化,對于拉動東盟國家經濟發展也將產生明顯作用。”
備受矚目的自貿區3.0版建設,將在世界大變局中給中國和東盟帶來怎樣的未來?
曾6次參與中國—東盟自貿區談判的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謝柱軍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將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新基建等合作領域迎來新的成長機遇,成員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將更加緊密,國際合作將更加務實高效,國際生產要素跨境流動將更為頻繁,自貿區紅利將進一步釋放。
李明江也表示,自貿區3.0版建設不會一帆風順,域外國家的干擾會讓談判復雜化。但他也相信,即便面臨困難,東盟與中國在這一問題上都會攜手同行。
加強互聯互通
從本次東博會開幕式透露的信息顯示,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仍將是中國和東盟未來的重點合作方向。
“疫情防控期間,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為傳統貿易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方案。2022年上半年,經這條通道運輸的貨物量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0.3%。”王瑞杰說。
這條開始于五年前的新通道,疫情發生以來,貨運量數度逆勢上揚,2021年新通道開行鐵海聯運班列6117列,集裝箱運量達30萬標箱,同比增長33%。
新通道拉近了中國西部和東盟國家的距離,深刻地改變著中國和東盟的貿易形態。廣西沿海鐵路公司欽州港東站站長黃江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來自東盟國家的再生紙漿、淀粉、起酥油等通過新通道涌入中國市場。廣西桂林的石料、柳州的新能源汽車配件也越來越多通過新通道發往泰國曼谷、印尼雅加達。
中國和東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讓老撾這樣的內陸國受益匪淺。老撾副總理宋賽在東博會開幕式上表示,老撾至中國的高鐵通車,使老撾成為東盟國家與中國連接的重要節點之一,也使得老撾更好融入瀾滄江—湄公河地區國家的發展進程之中。
深化數字經濟合作
在東博會開幕式上,伊斯邁爾、王瑞杰、宋賽以及越南常務副總理范平明等東盟國家領導人均提出,要在數字經濟領域深化與中國的合作。
伊斯邁爾表示,希望東盟和中國加強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賦權中小企業運用技術來提升業務。
事實上,中國和東盟在數字經濟領域已有較深入的合作。廣西大數據發展局提供的信息顯示,中國—東盟信息港打造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與泰國、老撾等9個東盟國家分別建立政府間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與7個東盟國家組建了技術轉移聯合工作組,中國—東盟技術轉移協作網絡企業增至2600多家。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與新加坡南洋國際俱樂部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廣西南洋科技創新中心。
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發展的新藍海。東盟秘書長林玉輝指出,東盟已經把數字經濟作為增長新動能,正積極實施《東盟數字總體規劃2025》。中國是本地區領先的數字經濟大國,可幫助東盟解決數字技術鴻溝,為區域企業發展提供巨大機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