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1月6日,國家數據局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推進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情況。算力設施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支撐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科技創新進步、實現社會高效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趙志丹在會上介紹了算力設施建設情況。
趙志丹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縱深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布局建設八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相應規劃建設十個數據中心集群,推動樞紐節點算力規模持續增長、東中西部算力資源分布更趨均衡、綠色算力供給水平穩步提升,為數據要素價值發揮、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有效賦能了各行業各領域多場景應用。
在談及未來規劃時,趙志丹介紹,將重點從三方面加快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更好發揮算力的底座支撐作用。首先,統籌推進算力資源一體化布局。其次,深化算力與行業融合應用。第三,推進算力與綠色電力協同發展。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與數據要素專業委員會主任、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為多個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在政務行業,算力基礎設施的提升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更加科學、高效的數據支持,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在金融行業,算力的增強使得金融機構能夠更高效地進行大規模數據分析和風險評估,從而提供更加精準、安全的金融服務。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東中西部算力資源分布更加均衡,綠色算力供給水平穩步提升,這也為數據要素的價值發揮,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算力基礎設施企業也已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建設中,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華數據”)副總裁林清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華數據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積極布局,自建了十大數據中心,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堅實的算力底座支撐。
林清民詳細介紹了未來算力基礎設施應具備的特性。他表示,隨著技術標準和行業需求的不斷提升,下一代數據中心要具備極致可靠、超高密度、彈性預制、綠色低碳、多樣算力等特性。極致可靠說明數據中心的業務連續性始終是其壓艙石,必須確保數據的安全和穩定;超高密度則意味著數據中心要滿足人工智能大模型對算力的巨大需求;彈性預制要求數據中心的彈性擴容追求更優的TCO(總體擁有成本),同時預制交付可以加快交付速度,提高建設效率;綠色低碳則要求建設和運營企業持續追求降低PUE(電源使用效率),如升級和創新制冷方式、優化供電系統、加強機房管理等,以實現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