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召開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球超1億臺智能手機出自川渝,下一步,兩省市將共同培育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
近年來,兩省市圍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加快補鏈強鏈,成渝地區一躍成為全球前十電子信息制造業聚集地。目前,全球2/3的iPad、近8000萬臺筆記本電腦、超1億臺智能手機都出自川渝。
同時,雙方共建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以建設“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作為牽引,制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已匯聚整車及零部件制造企業超2000家,全國每七臺汽車有一臺產自川渝、超過五分之一的動力電池實現“川渝造”。
四川省副省長 李文清:我們還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帶上持續用力,一批具有川渝特色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下一步,我們將推動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共育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核技術應用等未來產業。
川渝兩地已匯聚高新技術企業2.7萬家
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川渝兩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已匯聚高新技術企業2.7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家。
從科技創新平臺看,川渝兩地加快建設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長江上游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標志性成果。從科技基礎設施看,新布局電磁驅動聚變裝置等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等設施,在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發現并記錄人類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
在資源共享方面,兩地累計聯合實施重點研發項目257個,國家超算成都中心、中新(重慶)超算中心等相互開放。在轉化合作方面,兩地成立了雙城經濟圈技術轉移聯盟,加快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成渝一體化技術交易市場加快形成,在高速列車節能輔助駕駛、北斗三號基帶芯片等領域實現了一批合作成果的落地轉化。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 陳亞軍:目前兩地已匯聚高新技術企業2.7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家。兩地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產業規模分別達到了1.7、1.2、1.1萬億元,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一批新產業加快培育。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政策賦能,支持兩省市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上再加力。
(總臺央視記者 孫淵 宋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