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9日電(單鵬)每天清晨,一輛輛氫燃料電池卡車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某加氫站排隊等候加氫。這些滿載工業零部件的卡車的目的地,是數百公里外的重慶。自2021年11月“成渝氫走廊”正式貫通以來,兩地已累計投入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1000余輛,沿途建成加氫站增加到20多座。
為發展氫能產業,2021年,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四川與重慶攜手打造“成渝氫走廊”。“成渝氫走廊”總體規劃2條城際線路和1條直達干線。其中,城際線路圍繞成都至重慶主干線,輻射成都、德陽、眉山、資陽以及川南及渝西、川東北及渝東北城市群;直達干線沿成安渝高速,形成貫通成渝中部城市群的氫能快捷運輸線。
圖為由東方鍋爐子企業東方氫能與重汽成商聯合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商用車輛率先實現批量交付。 東方鍋爐 供圖氫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焦點和核心載體,2024年以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輪推動下,氫能產業的市場潛力和戰略性意義成為行業共識。成渝地區發展氫能產業的基礎良好,氫氣來源豐富,綠氫潛力巨大。兩地在氫能產業、技術、人才等方面也有深厚的積累。
隨著“成渝氫走廊”建設推進,成渝地區氫交通領域發展顯著提速。目前,四川和重慶兩地以成都—內江—重慶為主軸,以德陽、自貢、內江、宜賓等沿線城市為節點,圍繞氫能產業研發、制造、應用領域,建立成渝地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合作機制,共出臺產業相關政策30余項,形成了以產業規劃為引領、安全保障和財政支持政策等為支撐的產業政策體系;與川大、西南交大、西南石油、重慶大學、中國汽研等川渝兩地高校、科研院所和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合作,以成都、重慶為核心打造技術研發中心和示范應用中心,構建以綠氫為主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創建以中遠途、中重型商用車為引領的示范應用場景。
“從氫原料電池應用看,氫能車輛在成都和重慶兩地已互聯互通。‘成渝氫走廊’真正串聯起兩地一些產業鏈互動。”東方氫能產業與市場開發部副部長曹智會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川渝地區氫能產業發展形成全產業鏈布局,涵蓋上游的氫燃料、電解水制氫產業,中游氫儲運產業,以及下游加氫站設備裝備研發生產、氫燃料電池應用等。
作為國內氫能產業先行者和氫能產業鏈主企業,東方鍋爐發揮氫能產業鏈主優勢,聚焦氫能技術創新,加大產業投入力度,營造產業集群生態,進一步增加川渝氫能產業競爭力。該公司自2010年起布局氫能全產業鏈,加強技術攻關,在綠色制氫技術、儲運氫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持續投入建強產業核心環節,推動產業集聚。
“川渝氫能產業發展已經邁入了關鍵提速期,兩地正在因地制宜,加速布局氫能關鍵領域。”東方鍋爐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7年,該公司將助力做實“成渝氫走廊”,推廣車輛5000輛以上,同步拓展氫儲能、熱電聯供等氫能多元應用領域。
建設“成渝氫走廊”,有利于深度整合四川、重慶兩地資源產業優勢,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立足成渝、輻射西部的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高地。上述負責人建議,川渝聯合出臺新一輪氫能產業支持政策,為川渝兩地氫能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支撐;進一步擴大兩地氫能應用場景及規模,統籌加速推進具有四川特色的成渝氫走廊、成德綿、攀西及 G318氫走廊建設,在成渝高速、成安渝高速等沿線構建氫能物流園區,打造氫能專線,通過批量應用支撐每年千輛級氫車的批量推廣和規模降本;發揮鏈主企業規模化發展的帶動效應,吸引優質產業鏈企業到川渝協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