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1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充裕,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結構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為經濟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效果逐步顯現。金融總量合理增長,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分別增長8.7%和8.4%,人民幣貸款余額270.4萬億元。社會融資成本處于低位,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同比分別下降約40個基點和25個基點。信貸結構不斷優化,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較上年末升值1.2%。
《報告》認為,當前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國際經濟貿易秩序遇到嚴峻挑戰,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主要經濟體經濟表現有所分化,我國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加力鞏固。同時,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
對于下階段,《報告》提出,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和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系,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持續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
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工具,保持社會融資條件相對寬松,同時繼續完善貨幣政策框架,強化貨幣政策的執行和傳導。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持續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強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導,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傳導機制,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加強利率政策執行和監督,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落實好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重點方向。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匯率彈性,強化預期引導,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