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發布今年前10個月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前10個月全國印花稅收入3781億元,同比增長29.5%;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1629億元,同比增長88.1%。
業內認為,前10個月證券交易印花稅近九成的高增長,是資本市場活力迸發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投資者對市場信心的回暖和參與熱情的提升。
“證券交易印花稅是基于證券交易金額征收,直接與A股成交額掛鉤,放量增長的成交量直接拉動證券交易印花稅大幅增長。”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分析。
今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回穩向好、量價齊升的良好態勢。持續回暖的行情吸引大量資金入場,據Wind數據統計,前10個月A股市場累計成交額達338.6萬億元,同比增長87.7%,與證券交易印花稅88.1%的增速高度吻合,是推動其增長最直接的原因。
市場活躍度的提升還體現在多項核心指標的同步向好。投資者信心持續回升,參與熱情高漲,前10個月A股新增開戶數達到2245.88萬戶,同比增長10.6%,為市場帶來了增量資金;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愿意通過融資加大投入,截至10月末,A股兩融余額逼近2.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35%,市場從存量博弈轉向增量資金驅動。
資本市場的向好表現與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大幅增長,背后離不開穩市場、穩預期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今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部門協同發力,從政策對沖、資金對沖、預期對沖等維度打出穩市“組合拳”;中央匯金公司果斷出手,全國社保基金、證券基金機構、銀行保險機構等中長期資金積極投入,提高權益配置比例,一大批上市公司采取回購增持等多種方式維護股價穩定,共同構成市場重要增量資金來源。截至8月末,中長期資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較“十三五”末增長32%,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
“宏觀經濟穩中有進,上市公司業績持續改善,也為市場注入信心,吸引資金涌入。”田利輝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3.46萬億元,凈利潤4.7萬億元,同比增長1.36%、5.5%;4183家上市公司實現盈利,盈利面近八成。同時,A股科技敘事邏輯愈發清晰,新興產業增勢強勁,帶動中國資產價值重估。電子行業總市值躍居第一,市值規模超過銀行業,占比12.42%,較年初提升近3個百分點;通信、計算機行業市值較年初增加超過9000億元,成為吸引資金聚焦的重要賽道。
雖然低基數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同比增速,但剔除基數影響后,2025年前10個月證券交易印花稅較2023年同期的1616億元,仍有增長,反映真實交易熱度回升。
資本市場的活躍還產生了顯著的聯動效應,帶動相關稅種同步增長。“10月單月個人所得稅表現相對突出,同比增長27.3%。”廣發證券宏觀分析師吳棋瀅表示,這與資本市場表現活躍、財富效應有所增加有關。今年以來,與資本市場相關的行業和稅種收入均增長較快,尤其是A股市場股權轉讓以及上市公司分紅踴躍,股權轉讓、限售股轉讓、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個人所得稅隨之走高,進而拉動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近日表示,將抓緊研究謀劃“十五五”時期資本市場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著力推動市場更具韌性、更加穩健,制度更加包容、更具吸引力,上市公司質量更高、價值更優,監管執法更加有效、更具震懾力,開放邁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本報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