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袁京)本市昨天公布了110項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清單,共涉及15個政府部門的110項審批事項。今后,未列入此清單的事項將不再以政府部門審批形式進行,交給企業自主決策。據悉,這是本市首次曬出審批權力清單,也是首次亮出投資項目審批的“家底兒”。
市政府審改辦昨天在首都之窗、市編辦網站和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行政審批綜合服務大廳公開《北京市投資項目市級審批事項清單》,此次公布的清單共涉及15個市政府部門的110項審批事項。其中,行政許可審批82項,非行政許可審批28項。清單中包括市發改委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年度投資計劃辦理等12項審批事項,市國土局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批準等16項審批事項,市環保局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兩項審批事項,市交通委的交通影響評價審查審批事項等。此外,清單中的審批事項還涉及市經信委3項、市規劃委10項、市住建委8項、市水務局19項、市民防局3項、市文物局9項、市園林綠化局14項、市地震局1項、市交管局1項、市消防局2項、市路政局9項。另有行政服務事項共19項,其中,市規劃委11項,市住建委4項,市民防局3項,市文物局1項。
清單涉及到各類機構共57個。其中,市級部門內設處室51個,市發改委涉及到的處室最多,為14個;還涉及了4家事業單位,分別為市國土局土地利用事務中心、市住建委綜合服務中心、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和市人防質監站。另外,還有市規劃監察執法大隊和環保局監察總隊兩個執法監察機構。
市審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本市第一次曬出投資項目的審批權力清單,該清單經過全面梳理又精簡了18項審批事項,表明了市政府對推進機構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此次公布的清單,劃清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今后清單以外的事項不再以審批方式進行,而是交給企業自主決策,全面釋放市場活力。
今后,審批事項的設定和調整,必須依法履行相關程序,在其門戶網站上向社會公布,并報市審改辦備案;如果要修訂有關事項,須按市政府有關規定執行。對于清單外實施的投資項目的其他行政服務事項,則一律不得采取審批方式,在規范了服務的內容、標準、流程和時限等,1個月內向社會公開;確需采取審批的行政服務事項,應在履行相關程序后納入清單管理。
記者看到,此次公布的投資項目審批清單只是“大目錄”,涉及的15個政府部門將在10個工作日內在各自網站公開具體清單。屆時,需要公開審批事項、事項類別、設定依據、審批對象、實施機關、收費依據及標準、受理方式、受理地點、辦理時限、辦理處(科)室、申請材料、審批流程、審查內容、審查標準、批準形式和有效時限。
據悉,清單公布后,社會各界可通過市編辦網站(.bjbb.gov)提出意見,并對各部門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