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發布的2014年《中國住房發展(中期)報告》顯示,我國大中城市房價呈現由全線上漲到普遍微跌的主動調整態勢,中國樓市告別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期,正逐步回歸理性。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與5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5個,較上月大幅增加20個,城市數量達到2011年1月份以來最多。此外,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也降至7個,較上月大幅減少12個,其數量為自2012年2月以來最少。
“從價格下降的城市數量來看,70個大中城市中止漲及下降城市達到九成,大中城市房價已由全線上漲轉向普遍微跌的局面。從價格下降的幅度來看,當前房價同比、環比變化情況已與2011年底樓市調整時期水平基本相當?!辨溂业禺a市場研究部張旭說。
值得注意的是,樓市調整還只是開頭?!皬囊欢€城市看,2013年市場的瘋狂上漲誘發大量新房集中上市,為消化結構性過剩與階段性高供給,普通商品房價格將進入為期2—3年的調整期。盡管長期拐點尚未出現,但短期下跌難以避免?!敝袊鐣茖W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鄒琳華說。
“盡管根據我國居民改善住房條件的動力,及人口流向拐點尚未出現的情況下,我國住房市場不會斷崖式崩潰?!蹦啭i飛說,“種種跡象表明樓市暴利時代已經終結。未來1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將進入低速增長階段?!?/p>
倪鵬飛也認為,今年的樓市調整有利于消化2010年以來的過度庫存,有利于稀釋樓市泡沫?!笆袌龅膯栴}要交給市場解決,對于這次市場自發的調整,地方政府不宜過多干預。更不要剛開始調整就急于救市,要順應趨勢引導市場理性回歸?!?/p>
專家預測,在下半年中央“微刺激”保障宏觀經濟穩中有進的大背景下,一線城市松綁限購的可能性不大,而其他二線城市和熱點城市調整將延續全年。樓市調控則將繼續關注中長期制度建設,“分類調控、區間調控、雙向調控”成為樓市調控的思路。
考慮戶籍制度改革的影響,由戶籍分割引發的“半城市化”問題導致的市場嚴重空間失配的現象將有所緩解。但是受經濟增長模式的制約,一、二線城市仍將是住房矛盾突出的城市,而三、四線城市供大于求的結構性矛盾也將凸顯。2015年至2030年間,中國住房市場仍將保持嚴重分化的特征。
據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