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王石比為“中國房地產航空母艦”的合生創展似乎已經掉隊越來越遠了。
近日,合生創展發布公告稱,2014年合生創展合約銷售金額為53.52億元,較去年下降52.5%;銷售面積42.14萬平方米,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12702元,同比下降26.2%。這已是合生創展連續4年未能完成年度銷售目標。
早在10年前,合生創展的銷售已過百億元,超過萬科、恒大等房企。如今,合生創展的銷售規模只相當于萬科的1/40,其掉隊如此嚴重讓業內唏噓不已。
低周轉模式“水土不服”
早在2004年,合生創展的年銷售金額就已突破百億元,但在2009年達到150.9億元業績高峰后便開始徘徊不前,銷售額保持在百億元規模。2010年 2013年,銷售金額分別為110.4億元、99.4億元、116.43億元及112.7億元。據悉,去年,合生創展在北京及天津、上海、廣東三大區域的銷售業績均有明顯下滑。
然而,合生創展并不缺乏貨量。據媒體報道,合生創展預計2014年新推貨量約180億元,加上既有的約250億元存貨,總可售貨量約430億元左右。
而合生創展2014年中期財報顯示,截至當年6月30日,公司土地儲備達到3298萬平方米,位列一線大型開發商行列。
但從銷售端來看,合生在2014年的表現排在中國房企50名之外,與一線開發商相去甚遠。
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認為,“王石稱合生為隱形的航母,是指合生當時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但由于其采用港資的操盤思路,利用囤地來獲取高溢價,周轉緩慢。相比而言,萬科、保利、恒大等高周轉企業迅速拿地、迅速開發,獲得了快速發展”。
合生創展管理層曾表示,公司一直以來都不是高速周轉型的企業,公司有自己的打法。
但從業績表現來看,去化緩慢已經成為阻礙合生規模發展的最大因素。宋延慶表示,由于慢周轉模式,無法緊跟市場節奏推出適路對銷的產品,也是令合生銷售受挫的重要原因。
人事動蕩,項目進展緩慢
事實上,高管頻繁離職也是合生創展被外界認為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過去10年,合生創展先后有四任行政總裁“出走”,分別為謝世東、武捷思、陳長纓和薛虎,公司也由此失去了2008年至今的發展良機,并與曾經同處一線陣營的其他房企差距越拉越大。
一位熟悉合生創展的業內人士表示,合生創展老板朱孟依對職業經理人沒有充分信任,導致總裁職位數次易主,人員不穩定,內部比較混亂。
隨著職業高管的離去,2013年,年僅24歲的朱桔榕擔任董事局副主席,正式接手集團其他業務。對此,宋延慶認為,朱桔榕“歷練不夠,太年輕”,可以看出合生創展太過封閉,不夠開放,“世界一流企業很多都是家族企業,家族化沒有問題,但要看有沒有現代化的治理結構”。
一位去年從合生創展離職的員工認為,朱孟依產業龐大,對地產的心思不夠,雖然土地眾多,但下屬都猜不透他的想法;項目開發進度緩慢,感覺公司不拓展擴張,在公司的發展空間有限,所以離職。
而對于合生創展的未來發展,宋延慶認為,應該學學碧桂園,高薪引進職業經紀人,在現有土地儲備、進駐城市的基礎之上,“年銷售上200億元其實并不困難”。
■袁曉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