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要求不輸商品房 戶型選擇由群眾作主
本報訊 22日,南京浦口區在江浦街道鞏固村召開保障房建設現場推進會,建設中的鞏固二期3號地塊保障房項目,建成后可提供安置房源4008套,是該區1號文重點民生實事工程。
走進工地,迎面是一塊展區,展區里,如同“庖丁解牛”一般,把一棟保障房分解成地基、墻體、水衛、電路、頂面等數十道工序,將其施工剖面一一實物展示。“光是一個樓宇頂面施工,就有8道工序,每道工序的材料混合比例及規格,都嚴格按照標準施工。”項目承建方、浦口區謁民城鎮建設綜合開發公司負責人趙健說。
建保障房推“標準化”,浦口區有著現實考量。去年5月,浦口區成立康居集團,把全區棚戶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等項目“打包”,又收編十多家建設公司,實現一個責任主體,“扎口”民生保障類住房項目開發建設。“以前一提保障房,人們就想到質量低、房型差,材料不過關,施工不規范。”康居集團負責人劉飛說,他們去年開發的盛景華庭保障房項目,采用寬闊的樓間距和超過三成的綠化率,施工標準不輸周邊大牌商品房。但是,單靠一兩個“盆景”,不足以提升保障房整體檔次。此次把推進會放在鞏固二期保障房工地開,就是以該項目為試點,在全區范圍推廣“ISO”標準。
“保障房建設標準化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劉飛說,3月上旬,浦口區委書記瞿為民調研時提出,“縮短建設周期,從拆遷交付土地開始,高層周期控制在兩年半,減少群眾在外過渡時間。”這就提出了工期標準化問題。此外,從項目選址上看,目前雖然都是選在交通便利區域,但尚未制定“硬性標準”。保障房項目中公租房配比、裝修和物管標準等,都亟待完善。
這一創新受到建設管理部門的高度關注。浦口區安監局副局長崔斌認為,推行保障房項目“標準化”建設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扭轉保障房建筑工地“臟、亂、差”公眾印象的一次“革命”,又為施工安全加了一道“安全閥”。浦口區建工局副局長張非非則期待,今年該區建設各類保障住房規模達506萬平方米,將嚴格推廣“標準化”,徹底顛覆老百姓對保障房的固有印象。 (王世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