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秋宜)廣東省登革熱仍然高發,截至9月11日零時,全省共報告2175例登革熱病例。昨日,記者從清遠市疾控中心獲悉,目前清遠市沒有出現登革熱本土病例報告,但已發現1例輸入性病例。
據了解,廣州已出現多區域持續病發狀態,佛山、中山、江門等出現點狀聚集性病例疫情。清遠市衛生部門表示,雖然清遠人員國際往來相對較少,但由于靠近廣州人員流動較大,出現本地病例的風險可能也會增加。登革熱預防措施的重點在于防蚊和滅蚊,市民最好降低室內蚊媒密度。
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登革熱是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中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種。埃及伊蚊在清遠較為少見,但白紋伊蚊在市內很多地方都有分布,而當前的氣候溫度,也較適合其生長。據悉,在此之前,清遠市疾控部門已開展了風險評估,組織了滅蚊防蚊工作,加強了衛生防控,目前也已展開了白紋伊蚊的監測滅殺工作。
“要防止登革熱,市民需要從源頭做起,積極采取防蚊滅蚊措施。”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市民要積極動手防蚊滅蚊,翻盆倒罐清理家中積水,清除蚊媒孳生地,降低蚊蟲密度。對于出現發熱、皮疹和骨關節痛等癥狀,醫生和患者都要保持警覺,盡力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早處理。
■鏈接
如何判斷是否患有登革熱
清遠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感染登革熱之后,很多病狀跟感冒發燒類似,所以很容易被市民忽略。但登革熱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市民若有以下癥狀,須到疾控中心或指定地點檢查。
登革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2-7天,然后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于第3-5天體溫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熱時伴全身癥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癥狀可有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顏面及眼結膜出血,頸和上胸部皮膚潮紅。
皮疹于病程2-5日出現,初見掌心、腳底或軀干及腹部,漸延及頸部及四肢。可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軀干和頭面部,稍有癢感,皮疹持續3-4日,一般與發熱同時消退,但也有熱退皮疹明顯者,疹退后無脫屑及色素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