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覺得牙疼,3年時間里,張大媽看了不知多少次牙醫,甚至拔掉了幾顆牙,牙疼卻總不見好轉。近日,她才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神經外科確診,自己這些年得的不是牙病,而是三叉神經痛。專家表示,臨床上,像張大媽這樣錯把三叉神經痛當成牙痛的患者不在少數。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曉謙教授介紹,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從人的眼角和口角分別向同側的耳孔連線,可以將人的面部分成三部分:額頭、顴頰部以及下頜部,每一部分都有專門的神經支配,即三叉神經。多數三叉神經痛于40歲左右發病,女性較多,右側發病多于左側,吃飯、刷牙、打哈欠都會引發劇痛,主要癥狀為刀割、針刺、撕裂、燒灼或電擊樣劇烈難忍的疼痛,嚴重的可能引發抑郁癥,甚至輕生。
我國目前有三叉神經痛患者約250萬人,但不少患者在求醫時都走了冤枉路。由于三叉神經痛發病時,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頜的某一點開始擴散到神經的某一支或多支,和牙痛十分相似,因此生活中有三成的面部三叉神經痛被誤以為是牙痛。
其實,兩者間有不少差異。相比三叉神經痛,牙痛多無年齡及性別差異,通常有牙齦炎或齲齒病史,疼痛初期為齒齦及顏面部陣痛,后期多為持續性脹痛或跳痛,夜間較重;牙齒對冷、熱敏感,接觸冷、熱食物可誘發劇痛;疼痛時間長,且多合并齒齦及頰部腫脹;引起牙痛的疾病多為感染性的,故炎癥重時多有畏寒、發熱、精神及食欲差等表現;齒齦紅腫、張口受限、牙齦有叩擊痛。如果感覺疼痛沒有伴隨上述癥狀,則可考慮到神經外科就診,以確認是否為三叉神經痛,并遵醫囑對癥治療。▲記者 岳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