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有些人看著很健康,也沒有不良嗜好,卻不幸患上乳腺癌?乳腺增生到底會不會癌變,用不用治療?11月27日,本報健康大講堂邀請知名乳腺病專家、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乳腺外科主任余之剛,走進濟南市藍天航空苑小區,為女性健康問診把脈。現場互動氣氛熱烈,余之剛回答了讀者關心的乳腺病問題。
本報記者 徐潔
乳腺增生是生理現象
乳腺增生到底是怎么回事,會癌變嗎?需要治療嗎?
余之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早上起來梳頭,每次都掉一大把,短時間也沒感覺頭發變少,這是人體的新陳代謝,是正常現象。乳腺增生也是新陳代謝的一部分,舊細胞凋亡,新的細胞增長。所以說,乳腺增生是一個生理現象,月經前的乳房脹痛也是正常的。隨便找一個女性,從乳房里取組織化驗,一定報“乳腺增生”。如果一個疾病90%以上的人都得,這還叫病嗎?現實中,“增生不治療,下一步就是乳腺癌”純粹是誤導。
有的患者被診斷為乳腺結節,就開始到處求醫,做不做手術,醫生說法也不一,病人不知道怎么辦好了。我認為,沒有癌變的證據,可以不用挨上一刀,定期檢查就好。你要問我乳腺增生多大幾率會癌變,我很難說,有些人一輩子不會癌變,醫生會根據影像學檢查情況來判斷是不是需要活檢。
>>你屬于高風險人群嗎?
什么樣的乳腺增生會變癌?哪些人會長癌?
余之剛:具備這么幾個因素的人屬于癌癥易感人群:①月經初潮早的,13歲以前;②閉經晚的,50歲以后;③沒生過孩子的、沒喂過奶的,或者35歲以后高齡產婦;④有乳腺癌家族史,又分為Ⅰ級家族史(指母親有患乳腺癌經歷),及Ⅱ級家族史(指姥姥、奶奶、姐妹、姑姨等),Ⅰ級危險性更高;⑤肥胖,通常是腰腹部肥胖,這樣的女性內臟脂肪含量多,內臟脂肪的沉積說明體內脂肪代謝有障礙,不僅與乳腺癌相關,與結腸癌、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都有關系,肥胖的標準可以理解為,站著自己看不見腳尖;⑥糖尿病患者;⑦乳房有過良性病變;⑧工作和生活帶來的精神壓力,這一點應引起注意,比如與同事與領導的關系不和,夫妻關系不和,導致抑郁。惡性腫瘤的發生往往與情緒有關系,這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功能高低與情緒有關系。另外,睡眠時間是免疫系統修復的時間,所以睡不好覺的人一定要想辦法了。
>>應重視無痛性的腫塊
怎樣才能遠離癌癥?
余之剛:以上因素中有些是不可控制的,比如月經初潮的時間、家族史。有些可以通過行為早發現或預防:第一,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找乳腺外科醫生做一個檢查,包括乳房B超、鉬靶(乳房X光線檢查),能發現70%-90%的早期病變,早期病變意味著通過吃藥就可以治療了。
洗澡或換衣服的時候,順手自己檢查一下,門診中,如果病人反映按壓乳房感覺“疼”,通常不用怕,如果摸著乳房里有個疙瘩、不疼,那么趕快檢查,教科書上定義乳腺癌就是“無痛性腫塊”。
第二,管住嘴,邁開腿。肉類不能不吃,不吃的話會缺鐵和蛋白質,但最好少吃。
什么是有效的運動?就是快走,標準步伐是一小時3.5公里左右,判斷步伐夠還是不夠,最簡單的辦法是數心率,控制在100-110次/小時是最好的,每次鍛煉40分鐘,每周鍛煉4次。關節不好的,游泳也是非常好的運動方式。
>>癌癥不一定都需要化療
乳腺癌手術后,是不是一定要化療?
余之剛:無論化療還是手術,都只是臨時的措施,主要還是改善體內環境。良性和惡性的腫瘤區別就在于會不會轉移,良性的腫瘤永遠不會轉移,癌細胞剛開始也不具有轉移能力。如果在癌細胞不具備轉移能力的時候打化療,只能讓身體免疫力更為低下,更利于癌癥生長,所以,我們應選擇最有效的、對身體傷害最小的方式治療,而不是把所有“炮彈”都扔下去,“殺敵1000自損800”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