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怒?
重慶博士告訴你
東方人少喝西式“雞湯”

袁加錦
生活中,當你氣得想要動用拳頭,你會怎么辦?我們常常會想起心理專家的心靈雞湯文章這樣勸導,大量科學研究證實,強行壓制不僅難以減弱負面情緒,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換個角度看世界才是有效的解決之道。
但是,這些研究通常都是來自西方文化背景,對我們可不一定有效。去年以來,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袁加錦副教授帶領課題組撰寫的數篇科研論文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志發表,并得到世界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主辦單位與出版單位———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專題追蹤報道。其中,《負性情緒調節的效率:中國文化背景下認知重評與表達抑制的對比》一篇論文,結論恰恰相反:對東方人而言,采用表達抑制來控制負面情緒,比起認知重評更有效。
緊急情況這樣做
實驗:直接抑制見效更快
實驗找來18名中國學生作為被試,讓他們分別觀看數十張會引發負面情緒的圖片,如令人驚恐的動物、人類的攻擊行為和身體殘缺的場景等。
18名學生分為兩組,面對圖片引起的負面情緒,一組使用表達抑制的方式來控制,有意抑制自己對圖片的情緒反應,保持面部表情不變,甚至旁觀者也看不出他們真實的內心體驗;另一組則采用認知重評,告訴自己我只是一個分離的觀察者,置身事外,認為刺激圖片和自己無關。最后,由學生自我評價他們在多大程度上成功抑制了情緒,或者成功重評了圖片的意義,同時利用高精度儀器檢測他們的相關生理反應。
實驗結果顯示,兩種方法都使得負面情緒得到了相似程度的降低,但表達抑制對負面情緒的調節速度比認知重評更快。前者能在刺激出現1秒以內減弱負面情緒相關的電生理反應,后者的作用則要到受刺激約1.5秒后才能實現。
解讀:東西方文化有差別
“這和東方人的文化有密切關系?!痹┦空f,相比西方文化,亞洲文化更加鼓勵抑制負面情緒的表達,不鼓勵過度自信。因為如果直接表達負面情緒,可能會傷害他人或損害和諧的社會關系,而關系和諧在集體主義文化中是很受重視的。
由于見效更快,這種方法十分適合應對緊急場面。袁博士介紹,當緊急情況不允許你表達出你的憤怒時,要最快地降低怒火,不妨試一試小時候玩的木頭人游戲———面無表情,不許說話不許動。
不過,這個方法雖然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幫上大忙,卻可能不宜長期使用。“這項實驗觀測的是表達抑制的短期效果,有許多來自西方研究證據顯示,長期使用這種方法和抑郁癥呈正相關關系?!痹┦空f。
在情況并不緊急時,什么樣的情緒調節方法最好呢?不妨試試中國傳統的無為而治。袁加錦團隊關于無意識接受策略的最新研究發表在今年第一期《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期刊上,并再次得到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專題追蹤報道。
“接受情緒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痹┦拷榻B,比如當你失戀,朋友拉著你一通勸解,要你放下心結,這是屬于有意識接受情緒,往往很痛苦;無意識接受則是通過某種手段,在無意識中改變態度,更像是春雨潤物,細而無聲。
研究將59名參加實驗的西南大學本科生,分為無調節組、無意識調節組和調節組,讓他們做復雜算數。無論答案正確與否,系統都會提示回答錯誤(20道題中,只有兩道題會提示回答正確),以此讓他們產生挫折感。在接受這個挫折任務前,無意識調節組還要完成造句,從5個詞里面,選出4個詞組成一個語義通順的句子,其中有個詞是類似“順其自然”、“接受”這樣和態度有關的詞語。有意識調節組則會在答題開始前,接受這樣的指導語:“這個實驗有一定難度,你可能產生一些負面情緒。請以開放、接納的態度去體驗,不要試圖改變它們。讓你的情緒自然地流露,理解你有情緒是自然存在的現象,就跟天空會有云彩一樣。讓你自己與情緒達成一種和諧狀態。”
通過主觀情緒報告和心率監測,研究者發現,相比有意識接受策略,無意識接受策略具有更好的調節效果。即使挫折發生,他們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解讀:朋友失戀不用勸
“中國古代講究無為而治,調控負面情緒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無為效果強過有為?!痹趺礃舆M行無意識的情緒調控?袁博士舉例,就拿失戀來說,朋友勸解的道理你都明白,卻仍然深陷其中,痛苦不堪,聽得多了甚至不勝其煩,“這種情況下,家人或朋友可以找一部和失戀相關的電影,或者書籍、音樂,什么也不用說,只是陪著他們看看電影、聽聽音樂,讀讀文章,這些作品中傳遞出的接納、開放的心態,會在無意間改變他們消極的態度。”
重慶晚報記者 羅靜(受訪者供圖)
不緊急時這樣做
實驗:無為而治效果更佳
“我當然也會生氣”
“做女漢子更健康”
作為情緒研究專家,80后的袁加錦在生活中會生氣么?又是怎么調節情緒的?
“我們當然也會生氣?!痹┦空f,他給學生改論文時,遇到寫得不好的,會很郁悶,甚至想罵人。這時,他會意識到這種負面情緒,第一時間停下修改,看看電影或者喝喝水,轉移注意力。然后再想想,接下來怎么指導學生做得更好。
“雖然一樣會郁悶,會生氣,但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從專業上最大的獲益就是能在情緒產生的第一時間內意識到———應該進行有效管理了。”袁博士說,從長遠看,情緒調控的終極方法是修身養性,平時多看一些讓人心胸開闊豁達的文章、書籍,結交性格開朗的朋友,讓豁達的環境無意識間改變我們對人對事的態度。
“做女漢子更健康”
都說生氣、抑郁有害身體健康,那么,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呢?袁加錦團隊研究發現,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現負面情緒。
為什么女人更容易有負面情緒?袁博士說,更準確地說,是女性對負面的刺激更敏感?!斑@和女性生理狀況、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因素有關?!痹┦拷榻B,比如大家都熟知的雌激素引起身體變化,同時也和女性的心理角色認同有關。我們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對于女孩子,則認為愛哭鼻子是天性。“實際上,表達習慣會強化內心情緒。”袁博士建議,女性做做女漢子沒什么不好,對身心健康有益。此外,男性也可適當放低姿態,接受自己的軟弱。“女性可以多一點男性化性格特質,男性可多一些女性化性格特質,這樣的雙性化性格社會適應能力更好。”